想法哲思

《心灯》(二)读书笔记 7

2021-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已未晓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禅七何时结束

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必须用心修,所谓的法,不过是用来对治身心而已。

单单靠禅七几天用功,想提升自己的功夫是很难的,必须学会在生活中天天打禅七。为什么我们走完了要跑,跑完了要坐呢?就是为了把我们动中的感觉移植到静中,再把静中的感觉移植动中。有些人在静中捕捉到了“道”的影子,可是一动,“道”的影子就消失了。所以,祖师们开设了很多善巧方便的方法,把禅堂内的功夫带到禅堂外,把禅堂外的功夫带到禅堂内。

如果我们学会转换角色,把动中的感觉带到静中,把静中的感觉带到动中,就像祖师们所说的,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乃至吃喝拉撒,都是用功的好时候,都可以用功。

对于追求心地功夫的学佛人,没有任何捷径和诀窍,就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点点滴滴的积累。所有的经论都是开悟证道的人所讲的感悟和感受。如果理论能解决生死,那么多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毕生研究教理,乃至禅宗境界,早就该了生死了。

修行人不能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就进入不了精神世界。真正的放下,是不再执着世间之物,不再以自己的需要为出发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但是,当他人需要时,仍然会带着责任心尽心尽力地去做。

当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迷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是带着“我”在做,有目的,有自我,所以才会迷失。“放下”并非不做事,而是不带着自我而做。

无论是他人需要还是工作需要,只要需要你,你就坦然地接受,全力以赴地去做。只有自己不需要而去做了,才会越做兴趣越高,越做越欢喜,才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自己不需要而做,累的只是身体;自己需要而做,既累身体又累心。

我们的功德福报离开了做事是无法成就的,包括坐在禅堂里打禅七也是在做事。今天你能在禅堂做好内心的事,明天你出去才能做好外在的事;明天你能做好外在的事,后天你进入禅堂同样也能做好内心的事。无论内在外在,都要靠我们的心来把握。

只要你生死未了,永远都在打禅七。只有你的生死了了,你的禅七才算结束。

没有规矩就无法入道

佛法的修正是有传承的,是祖祖相传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心法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续传。祖师们传的是有形有相的规矩,它需要手把手地教熟,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一旦进入心灵世界,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在没有功夫之前,这些规矩就是你的功夫。规矩就相当于模具。当你真的进入功态,才能放弃这些规矩、程序,跳出模具。但是,最初推动我们身心入道的,正是这些规矩的力量、模具的力量。一个人有一技之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的。你说你有能力,只有体现出来才能证明。功夫也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中。

人的价值就在于他能利益多少众生。

平时我们能把佛教里的点点滴滴的规矩学好,我们的身心自然就归于道了。

佛教里的每一条规矩都是在特定背景下,针对当时所出现的弊病而制定的。古人对修行中出现的弊病和问题,早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不需要我们在苦思冥想去寻找解决之道。果真我们能把老祖宗的规矩全部继承下来,运用在自己的身心上,古人能突破,我们一样能突破。

打坐时昏沉、散乱,抓不住自己的觉受,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一套有程序的训练。在学规矩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入道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