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困扰,也许是因为付出的不够多

2018-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cacee

(这是一篇分两次写完的文章,它有点长)

在我的世界观里,人生,就像李诞对“幽默”的理解一样,是一个宇宙,而不是一个赛道,既没有起跑线,也没有终点线,更谈不上世俗的评价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祸福,也有各自的功课要修习,都不容易,没必要和别人比较,我对这件事向来看的比较开。

可,为什么,在某个人身边,经常会被挑起(provoke)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呢?

比如,这个人目测BMI不超过18,属于很瘦的,还会跟我抱怨自己胖,后来发现,她不光跟我抱怨,还去跟满足医学肥胖标准的人抱怨自己胖,即使那个人抗议地怼她了,她也说个没停。除此之外,还会和年纪比她大的人抱怨自己老,况且她又不是真心觉得自己老,今天还说,这里除了XXX(真正最小的人)就是她最小。我心想,想排最小还要排除掉一个人,所以你到底是老还是小呢?也是绝了,请收下我的膝盖~~

再比如,别人的东西(不只是我的),哪怕是更贵更好的,也要挑出点毛病,自己的东西(或者自己想买的东西)就是怎样都好。我去了趟上海迪士尼,玩的很开心,于是在她口中,上海迪士尼就不如香港迪士尼那么值得一去,似乎不是官方认证的呢。好吧,你说什么都对。

再再比如,对自己的一切有着迷之自信。她问过我最奇葩的一句话是:我的五官你羡慕吗,有没有想要的?我真的惊呆了,你也不是美若天仙,我为啥要你的五官啊?而且我的五官真~的~每~一~官~都比你长得好看,你比我美的地方是脸型和头肩比,各有所长啊,所以,没必要互相伤害啊,这是为什么~~~

总结一下,似乎她很多时候都在强调“她有我没有”,有意无意地挑起我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而这种情绪能够滋养她,让她开心,让我枯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她也许没有建立起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必须靠外界的称赞获得力量,所以才如此渴望别人的羡慕和赞美,所谓极度自恋背后也许掩藏着极度自卑。

可,为什么此刻被这件事困扰的是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的我呢?每一个让你困扰的事件背后都掩藏着你要修行的功课,我今天就深入分析一下,到底困扰我的是什么?

① 我是否对人生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坚定的相信“人生是宇宙而不是赛道”?

应该不是,即使是平常的东西,当“有”和“没有”被刻意摆在一起说的时候,失落是人之常情,是一种难免的情绪。

② 我是否不够大气,无法对他人的境遇随喜?

也不是,说实话这位亲在我身上挑起的从来不是羡慕嫉妒恨,她在我眼中也平常,并没有我十分想要的东西。

“羡慕”常有,对别人而不是她,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过着我向往的生活,我真心为他们高兴,因为我想要的东西,至少有人得到并珍惜着,多令人欣慰啊;“嫉妒”就很少了,恐怕需要一个人得到了我使劲浑身解数却求不得的东西,但又不珍惜,还跑来跟我炫耀,表示并不稀罕,这会让我很难过,我会想问老天,为什么是TA而不是我;至于“恨”,恐怕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吧,得受到深深的伤害才会恨吧。

③ 那么,困扰我的究竟是什么呢?

大概想清楚了,太困了需要明天写[允悲]

上周的文章如果有体力写完,想说的是,我需要的修行是明确自己的底线,捍卫自己的边界。我的确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需求、引导别人的行为、让别人用我喜欢的方式对待我。

我和工作或朋友的关系,大致可分成两类:

一类朋友观察力敏锐且非常尊重我,在我表现出或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不舒服之后,他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尊重我的边界,用双方都满意的方式和我相处,和他们相处非常舒适,我们能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关系;

另一类人比较钝感,体察不到我的隐忍,有人甚至会有意试探我的底线(有些人是无意的,不过也有些人明显在有意试探,以期找到我能接受的最低点,这也是可以分辨的),和这种人的相处时,模式大约是,我不断退让、退让、退让,最后退无可退又无力改变或影响他们的行为,于是关系自动终止。殊不知每次隐忍退让,都会废掉我血槽里的一滴血,等血槽空了,就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吧,有点惋惜,又无可奈何,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我已经退到了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了。

其实,这对我和朋友都有点不公平。大家都挺忙挺累的,注意不到你的需求也正常,工作上更是如此,如果我能清楚表达自己的不满,能引导别人按我能接受的方式和我相处,能让别人更尊重我一点,也许事情不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一些关系未必会终止,一些机会也未必会丧失。所以,为了我们能长久地相处下去、愉快地做朋友,我应该明确、坚守并捍卫自己的底线,在日常生活的博弈中多考虑自己一点,多“自私”一点。

你看,这就是我上周得出的结论,我还是把我和他人放在了对立面上,内心深处,我觉得自己不够强硬也不够有技巧,没法保护自己,不好意思提出需求,不好意思要求别人更尊重我,而这个世界多么残酷呀,除了自己,谁又能时刻保护你呢?所以我必须强势起来,必须为自己着想,必须不退让,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之地。可是,为什么有点不开心呢?

生活就是这么戏剧,命运是高明的创作者。只几天的功夫,读了本书,我就不这么想了。这几天读的《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别被有点俗的书名骗了,这真是一本好书)。

作者把世界上的人分成三类:付出者、互利者和获取者。获取者只想为自己谋求利益,互利者愿意和你等价交换,付出者乐于分享,不求回报。想知道自己是付出者还是获取者吗?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吧,以下品质,你更看中哪组?

A. 财富(金钱、物质财富),权力(支配力、控制他人的能力),愉悦(享受生活),胜利(比别人做的更好);

B. 帮助他人(为了他人的福祉而努力),责任感(为人可靠),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同情(回应有需要的人)。

答案显而易见,付出者更看重B组品质,获取者更看重A组品质。那么,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不求回报的付出者,能过上幸福生活吗?果不其然,付出者在成功的阶梯上处于垫底的位置,他们牺牲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去帮助别人发展得更好。付出者看重的不是一块蛋糕自己能分到多少,而是如何把蛋糕做大,让每个人都受益。

我内心深处是个不折不扣的付出者。虽然在我的故事里,我牺牲的不是“成功的可能性”,而是自己的精力、情绪和感受,我放弃了这些,让别人感觉更好。而我又不能安心做个纯粹的付出者,因为他人对我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我能给予的极限,我不得不做一个互利者,更恰当地说,是一个充满了情绪的付出者、精疲力竭的失败的付出者。

那么,站在成功阶梯顶端的,又是哪种人呢?没想到,竟然还是付出者,他们是成功的付出者,利他且自利,在关心他人利益的同时自己也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努力推进自己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付出行为能激起涟漪效应,能激励他人变成更好的人,进行同样的付出。

哇,这样简直太美好了。如果我持续不断的付出能激励别人做出和我相同的行为,我就可以像亚当·里夫金那样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充满友善的环境,被这样的生活包裹着该有多么幸福。这对我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这意味着我可以保有天真、善良、真诚这样美好的品质,同时取得应有的成绩,这意味着我不必隐藏自己简单的为人,昧着本心假装高深,也不会被欺负。

我骨子里一直就是付出者,让我变成互利者或获取者都让我倍感痛苦,所以,就让我当个表里如一的付出者吧。我当然要学习如何保存能量不致被获取者榨干,我也要学习如何激励他人像我一样付出,我也知道付出者的付出要远远大于收获,在我达到理想状态之前,也许要付出很多辛苦,也许遭遇很多冷眼和辜负,

所以,我在此提醒自己——付出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让他人生活的更好,是因为帮助别人让你很快乐。同时,不要虚耗自己的精力和能量,饮食、运动、睡眠和心情,把自己照顾好。

让我的精力更加充沛一些吧,我迫不及待想去和这个世界互动啦~~~

又是很困很困的一个晚上[笑cry]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