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高中新生的三句话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 不管你是在事实上还是在心理上刚刚进入高中,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希望这些话能给你提供一些启发。
1.你要解决的不是关于未来的焦虑,而是如何将现在的每一天都过得高效
进入高中,最大的感受是迷茫:对高考的恐惧、对大学模模糊糊的追赶、对恋爱、该不该学艺体的疑惑、可能,你还对于来到这所高中耿耿于怀……
相信我,这些问题,只有当你经历过后,回头去看,才想得明白。
你已经上了这条路,与其每天思考这些没有答案、只会给你徒增烦恼的问题,还不如认真做好每一天的事情,一步步打牢基础。
记住,一切的意义都是由过程来赋予的——只有当你做了,你才会自己慢慢给你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你才会发现自己抓紧每一分钟的意义,你才会隐隐看到自己的未来……
为了提高效率,你应该尽一切可能从各种渠道获得很多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知名的书籍、各种知识网络平台(知乎、豆瓣、简书)、各种付费课程、你信赖的人的推荐。
不要抱有偏见,把每个你知道的方法都试一下(试验时间从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不等),一个个去试验。给自己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直到你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然后,坚持三年。
这个做法主要的目的,其实并不是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是是为了消耗你对方法的痴迷,尽可能不让自己将方法换来换去,还迟迟没有正式上路——尽量把进步的路线拉直,你的努力才会更加有效。
2.所谓的“对高考的反思”,并不是你适合触碰的
你以后(或者已经)可能会看到不少关于高考的批评,但你要知道,这些批评,是一个有成的成年人对自己所受的教育、国家的政策、自己的人生做的反省,他们能有这样的话语权,不正是依赖高考以及研究生、博士生的选拔制度吗?
十来岁、经济未尝独立、还未真正进入社会生存,你的能力、见识、还远远没有到可以反省自己的人生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程度,看了几本书,记了几个观点,张口闭口就要大谈国民教育,很多人不过是在满足自己做“思想者”的幻想。
高考,是普通人改变社会阶层的制度,它必须要有严格的标准来识别人才,你可能对那些知识不感兴趣,但那只是测试你的努力程度以及智力的载体,“择优录取”,总要有个实际的东西来衡量;定下来就不做大变动,也方便很多信息闭塞的地区以及阶层。当然,高考中智力因素只在高手对决中起作用,比如数学难题,努力、细心,你就能得到大部分分数。
如果你家里真的很富有,或者你已经练就了可以到北上广的创业公司打拼的能力,那你可以退出这场残酷的军备竞赛;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家室或者能力,就安心准备高考吧,那些批评的声音需要高度的理性和智慧才能真正理解,而你很可能只是把它当做逃避困难以及恐惧的借口。
3.反叛很酷,但你的反叛可能没有内容
每个人都必定在青春期经历一段反叛期——你不要我做什么,我偏不按你说的做。
激烈一点的人,会刻意早恋、夜不归宿、逃课;轻微一点的,可能会不做作业、悄悄搞破坏之类的;自以为有一点思想的人,往往会对教材和试题内容的实用价值、是否处在学科研究前沿进行质疑。
这样的心理无法抑制,每一次的反叛都会给你带来一种快感,一种“寻找自我”、“追求真理”和“承受迫害”的使命感。
如果你想对你的未来负责,不想把你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不会给你的能力带来任何提高的破事上,那请你把你的反叛收敛一下,把这种“想要不同”的心理放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做你的同龄人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上:
运用身边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各种时间管理以及学习方法,把效率提高,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阅读英文原著,学习编程、摄影或者一门乐器,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好奇心进行专题阅读,并写下一沓沓的分类笔记……
当有人称赞你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们,你只是在反叛高考以及那些庸人对你的能力的期许。
同样是反叛,一个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负能量的人,就能把它真正做得“酷”。
我一路走来,掉进过太多深坑,心中积郁化作一行行充满说教气息的文字,只愿你能找到一条通往真正的自我救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