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噪声外放亟需制度“硬”起来

2019-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PAYTHEGHOST

遏制噪声外放亟需制度“硬”起来

10月10日,演员叶璇在通过微博发文称,在深夜乘坐高铁时,后排一男子大声播放视频,几次劝阻后仍然不听,大家都在默默承受噪音暴力。从视频显示,叶璇在劝解后,放视频的大爷不但没有降低音量,反骂叶璇“神经病”。(10月12日大众网)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已然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总免不了被其他乘客的大声喧哗或手机外放声音吵扰。一些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电子设备时高声外放,不顾其他人的乘坐体验,甚至反骂怼人“神经病”,确有必要予以规范。

文明出行,多一些自觉自律,少一些打扰他人,这点共识应该还是有的。在公共场合上使用外放电子设备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吃气味很重的东西,都会令人很反感,不同乘客间不同需求的满足不能互为干扰,这本是基本共识。调大音量看视频、放音乐,嗨了自己,却害了别人,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行为着实令人生厌。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杜绝在列车内大声喧哗、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等不文明行为,不能仅限于宣传、提倡或仅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还需要从制度和规矩层面进行刚性约束。现代社会,没有信用信息系统是不可能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是现代国家维护社会诚信、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的重要系统设计,将不文明行为与征信挂钩,能有效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和公众遵纪守法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

作为乘客也应主动自律,树立相应的界线意识,推己及人,时刻把同行乘客的感受放在心上,分清楚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的差异,才能树立文明乘车的正确意识。毕竟,营造文明、舒适的乘车环境,不仅仅是运营方的责任,更有赖于每位乘客的努力。

提高文明意识的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去完成提升。社会文明的涵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是要理解有些立法的初衷和目的。守护旅途文明,靠的是新规的规范,更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乘客自觉的维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