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了一堆資訊,卻沒長知識?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酷酷酷的环境

通常閱讀的效率差,是讀完一本書之後,

好像多了一些東西,卻不知道可以用在哪,

而那不叫知識,那充其量只能稱為資訊。

要擁有知識就要把書中的資訊,變成自己的東西,

大多數人從小到大學的都是填鴨式教育,

好像把一些書看了你的腦袋就會多了很多資訊,

「閱讀」是動詞,你看過別人打球是站在原地的嗎?

或是你看過別人跑步是腳都沒在動的?閱讀是一項非常耗費精神的動作,

如果你只是看,那只能算是瀏覽過而已,就像你滑過FB、IG一樣,

甚至你看到第二行,第一行說什麼你都不記得了。

閱讀越主動能獲得的就越多,怎麼樣主動呢?

就是問問題,寫書評,好的答案往往來自好的問題,

你問什麼樣的問題,決定了你在這本書裡會看到什麼,

如果你只是問這本書在說什麼,你可能只能得到一個大概,了解一個理論,

知道一些事情,但這並不是你的,這是作者寫的,

如果你想吸收這些東西,你要問自己更好的問題。

比如這些事情跟我學過的哪些事情類似,或者作者提到的這個方法還能用在哪?

作者講的是不是有根據?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試著與舊有的知識做聯繫,

能夠強化舊有的知識還能更好的理解新知識,學習最好的區域是在學習區裡,

不能超過太多,也不能一成不變,這是大腦喜歡的學習方式。

最後,寫書評是為什麼呢?為了確認自己有沒有完整的理解書的內容,

為了輸出你必須要有好的輸入,也就是如果你寫不出來,

代表你對一本書的理解還不夠,但是這都是慢慢學習的過程,

儘管一開始沒辦法寫的很好,但是完成比完美好,你必須先開始寫,

寫得不好沒關係,之後可以再改,但是如果沒有跨出這一步,是很難達到完美的。

輕鬆贊助
點擊就能支持
文章同步更新 B M W V F P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