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孩子
前几天看了一篇东野圭吾的小说,讲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但真的给人警醒。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有钱的上流社会妇女,丈夫死了,只留下她和幼小的儿子以及偌大的产业,她立志要把儿子培养成这个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她给儿子订了诸多的规矩,吃饭要怎么样,睡觉要怎么,穿衣要怎么样,走路上要怎么样,在学校要怎么样......如果稍有差池,儿子便要受到惩罚。
如她所愿,儿子被他教育得异常听话,从不惹事。她常常自鸣得意,自己教子有方。
但是另一方面,在学校里,这个可怜的孩子没有一个朋友,他是那样的不合群,那样特立独行,但好在,他终于长大了。
到了结婚的年龄,他自己是没有找对象的意识,全凭母亲安排。但这个妈妈看这家女子的家世配不上自己儿子,那家女子性格太活泼,不像大家闺秀......好不容易觉得配得上自己儿子的,人家又嫌弃自己儿子太呆板,没情趣。这样一下拖到近三十了。
终于,这个妈妈为儿子相中了一位家世和性格足以与儿子相配的姑娘。这位姑娘也因为有点高不成低不就耽搁到了现在,在双方家人的搓合之下,很快结婚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高潮当然是婚礼了。
一切的过程事无巨细都是妈妈让人安排好,儿子只需要听从司仪等服务人员的指挥就行了。
但这时,儿子有一件紧急的事要请示妈妈,但是妈妈总是忙着安排人做这个做那个,又是指挥儿子听司仪的话穿礼服,准备这个准备那个,儿子又不知道这句话能不能当着别人问,总也找不到机会。但是他真的非常紧急。
眼看着妈妈安排完上后面去了,他要追过去问,但司仪喊 住了他,“新郎现在不能乱跑,”他只得控制住自己乖乖听司仪的话,但是他真的很急着要问妈妈那句话。因为他不知道他的行为是否失当,会不会给这个家族丢脸。婚礼上,能做这种行为吗?
但是他没等到机会。
婚礼正式开始了,只见他一扭一扭地走到礼堂正中,要去迎接新娘,但他的面容是那么的奇怪,走路姿势也跟平常不一样。妈妈在一旁看得心下狐疑,实在猜不透他怎么了。
在婚礼进行的最高潮,人声鼎沸的那一刻,新娘忽然看到新郎白色礼服裤子后面接连不断滴下.......
新娘“嗷”一声晕了过去。
小说在这里就结束了。
显然,新郎要上厕所大便,要请示妈妈,但妈妈忙得忘了儿子这个茬,于是,就发生了婚礼上的一幕。
这是个虚构的故事。作家用夸张的手法写了这么一位听话的儿子,既使早已成年,在婚礼上,上厕所也要经妈妈的同意。
可以想象,这个儿子对妈妈来说确实省心,从不打架,从不做妈妈不同意的事,但是,他也永远无法独立生活。离开了妈妈,他就是一个废物。
我们一般的家长,很多都把听话与否当做孩子好与坏的标准,如果听话,那就是好孩子,不听话,那就是坏孩子。
其实,这里边有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家长说的都是对的。
但是,家长也是凡人,怎么可能都是对的呢?何况,世界上的事,很多事本无对错,只是处理方法不同而已。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孩子要听大人的话才对”?
想来想去,估计还是因为儒家文化那一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类。当然,也是因为人刻在基因里的喜欢支配别人的那种本性。
一般的人,支配别的人不方便,但支配自己的孩子可就方便多了,毕竟,孩子小的时候要靠父母养,离开了父母,孩子无法长大。处于优势地位的父母,怎么能舍弃这么一个支配人的机会呢。一个时时听自己话的孩子又带给父母多么强的优越感呀!
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生孩子当然是出于生物的本能,要把自己优良的基因遗传下去,但这种后代,肯定肩负不起将基因遗传并更新换代的重任,随时面临自然界的淘汰。
当然也不是让自己的孩子自由放任,毕竟,来到这个世上的小生命,面临着那么多未知的风险,随时有受到伤害的可能,而且他们又是家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遵守很多的规矩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个度,真的太难把握了。
可能,这也是几千年来所有的父母和教育者一直在孜孜以求的东西。
也许没有尽头,也许一直找不到那个黄金分割点,但只要去想,肯定不会出现故事中那种极端状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