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下的语文

2022-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身书生气

      我们的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这样的一个课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它一定是综合性、实践性,一定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定是走出抽象化的知识的学习,不可能是以应试为导向的学习。

    这个我们大家在这些年的课程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在方方面面的,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这个中考的命题,学业质量的监测等等,都有比较好的思考和实践。

        如果我们再聚焦一下,我想我们要理解,课堂改革的关键问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它们之间,我们怎么样去由我们的课堂中的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这样一些训练,去符合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生活的需求,也就是我们要学什么,我们学说明方法,所谓者何,我们恐怕不是在日常的说明文的阅读中去判断,这些文字是举例子,那些文字是列数字,没有一个正常的阅读者,他会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看到一段文字,首先想到的这是什么说明方法,他不会这样想的。

      日常生活中的说明文的阅读,他恐怕主要的目的是信息的获取,信息价值的评价反思,来帮助他完成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的一些任务,去解疑答惑,完成他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某些问题的一种不确定一种迷惑的这个认识。

      怎么由这个,处理我们课堂中的特殊的时空下的语言文字学习?去呼应,去组合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应用?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是由知识的使用方法能力的转向,面对复杂的变化无穷的语境下的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这样一个素养的诉求,素养的需要。

      那么我们如何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回溯我们课堂中应该培养什么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鲁迅的《从百茶园到三味书》,那个叫天子(云雀)。我相信每一个阅读者读到这儿都会稍作一点停顿。散文的阅读,其实对阅读者的那种流畅感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应该这样讲,因为阅读者对于散文阅读的流畅感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不是那么希望括号做一点解释说明的文字。那鲁迅为什么要叫天子后面要用括号确补充说明呢?那这就是阅读散文过程中,真实的阅读中,他遇到的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语言文字的表达。那么这就是我们由日常生活中,散文阅读的这样一种停顿,不是一种常态的,散文阅读中它不停顿,流畅的阅读,更容易进入到文学的文本创造的世界中,那么我们就要去想这个地方鲁迅又补充说明,用两个名称来解释这个云雀,解释叫天子。

      所谓整合,大概就涉及到名词的使用,大概就涉及到补充说明性的名词。鲁迅为什么不直接用云雀?而是叫天子(云雀),这里面就有情感,就有他对故乡儿时生活的那种温情的回望,所以我们由这种,有低到高,有什么视觉的、触觉的、嗅觉的等等,这样一些非常抽象的分析,能不能够投入到这样一种自然的,观察的,丰富感官的,对自然感受的这种多感官的那种通道,对自然观察发现的那种深入细致。

    这就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能够互动起来,也就是由知识的取向,应试的取向,转向素养的取向,转向真实的原文及运用的取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