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喜欢什么样的鸡汤故事?
电影《摆渡人》口碑上的滑铁卢再次将鸡汤故事引上风口浪尖,2016年无疑是鸡汤文和鸡汤作品被口诛笔伐最狠的一年。记得几年前还是朋友圈转发大潮的鸡汤文如今已然没落,当人们再度谈论鸡汤时往往带着贬义。
记得2013年的时候,如果你在朋友圈转发鸡汤,一定会大受好评。那时候的鸡汤文往往包含着励志、成功、财富、成长,使人一读就像打了鸡血似得重燃斗志开始奋发向上。仿佛每一个生活中的愤懑都可以靠读鸡汤得到抚平。然而事实证明,世上根本就没有这可以一读就马上能改变人生观和生活的东西。很多鸡汤作品给你打了一针强有力的鸡血,它通过煽动性的文字或者动人的故事让你在现实中不平的心得到了一时的满足。
于是当你读着大冰的“三部曲”你便突然开始相信江湖相信旅行了,当你读着《从你的全世界的路过》的时候你觉得你之前恋爱的所有做作简直low爆了,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则一直告诉你,所有人都和你一样迷茫一样不喜欢一个人去图书馆,你那点痛每个人都有。韩寒曾说:“阅读最大的价值就是你可以在书里摸摸自己的理想。”而当你在读鸡汤故事的时候,你总能读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这种文字细读往往显得空洞,因为它们很多时候并没有贴近你的生活。再加上一个故事下面往往不是成群的产品推广就是营销广告,使人更加厌恶,鸡汤在无形之中已然成为商家吸引眼球的工具,甚至不少人利用鸡汤制造煽动的言论从而从中牟利。
那么一个好的鸡汤故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好的结局真的很重要
首先无论一个鸡汤故事语言多么华丽,感情多么真挚,一旦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仿佛是用灿烂的阳光带你涌入黑暗的深渊。记得2015年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一直高居畅销书榜首。这本书从本质上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心灵鸡汤。然而除了巧妙的故事架构和层层相扣的人物关系这些亮点之外,故事本身依然暖得恰到好处。而我觉得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三个小偷最后通过这一系列故事得到了救赎,就像郎矢爷爷在最后一封回信中写的那样:你的地图是一张白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地图是白纸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正因为是白纸,所以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好的结局能和温馨的情节遥相呼应,当读者一路随着情节一路温馨一路感动,却得到一个悲剧收场,会让读者产生欺骗感,从而不认同之前的情节。
华丽的语言往往与朴实的故事更衬
鸡汤文对应的读者受众,往往是那些生活不太如意,需要激励和关心的人群。如果你一味地写人生赢家,高富帅白富美的故事,必然会给读者产生落差,让读者在主人公身上找不到认同感。你塑造的人物需要符合读者群的形象,让读者在阅文的过程中产生代入感,一个好的鸡汤故事是能给读者产生实现梦想和发现生活之美的效果。而华丽的语言能为朴实的故事添色许多,所谓文艺范的鸡汤故事可以摘录下许多经典句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读鸡汤欣赏佳句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现实感才能避免矫情
为什么那么多人恶心青春题材的电影?无非是青春电影千篇一律地充斥着逃课、打架、早恋、堕胎等张扬的元素。难道我们的青春都是这么过的?恐怕大部分人的学校生涯都是在上课和考试中度过的吧。当一个青春题材的电影避开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生活,而选择了极少数人的极少数生活,那么他也必然会失去绝大多数读者群。因为读者在这样的故事中找不到共鸣,你怎么能强迫一个面对女孩子都害羞的人在经历各种三角恋的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呢?只有当你的故事比较符合现实,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时候,你的故事情感,你所传达的理念才能被读者接受。现实感是避免情节矫情的最好方法,毕竟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没有那么多传奇可言。
传递正能量不如获得传递正能量的方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鸡汤文的价值在于给读者带来正能量的鼓舞和对世间美好事物的信仰,然而治愈和激励只是一时,更重要的在于培养读者一种积极心态。一味地激励、治愈会让人乏味,而一篇鸡汤文的成功之处往往在于,它能引导读者思考和学习一种积极生活的方式。因此在写作中,干货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你举的例子,还是你所构思的故事都可以引用一点积极心理学 。当读者不仅仅是阅读内容,而是能从你的文字中学习知识时,他便会充分认识到你文章的价值。
尽管鸡汤文如今不太受人欢迎,但它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随着互联网碎片化阅读的普及,我们越来越需要精致、干货十足的高质量鸡汤文而不再是空洞、矫情的鸡汤文。当正能量以质量而不再以数量占据朋友圈的时候,正能量才能更广泛地被我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