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熊简书散文随笔优质散文、小说

教育的秘密

2021-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是梅啊

从材料中看到这么一件事儿。
北京有一位校长叫李希贵,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校长,在学校里看到孩子违规违纪了,得绕着走。”
李希贵校长的道理是这样的。他认为教育是一个闭环过程。孩子犯了错,要经历“批评--表扬--激励--改进--巩固--养成”这个完整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活动才算较好的完成。
确实是这样。学校里的校长一般是不直接处理违规学生的。不过在学校里,孩子们最害怕的还是校长。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拿校长说事:“都给我注意点哈,这几天校长亲自检查,特别严格。”“这件事是在我这里,要是让校长碰到就麻烦了。”“你老实点儿,再不听话我就告诉校长去。”
这办法屡试不爽。
你看。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年也处理不了几件学生违规违纪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哪里解决的呢?还是在班主任那里。
有时任课老师也会在课堂上拿班主任说事:“同学们一定要把这套卷子做完,少谁我把他交班主任那里去。”可是呢,我们也知道,老师很少把同学们交到班主任老师那里去。
这让我们想起一个道理。权威是个好东西,权威用的越少就越好使,越有效力。假如说违规违纪的同学都让校长处理的话,那还用班主任老师干什么呢?如果有班主任处理不了的问题,又该到哪里去解决呢?
校长,是解决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的。
这让我们想起了家乡的一句俗话:“拍打桌子吓唬猫。”拍打桌子的声音,对于猫的威慑力,甚至比直接处罚淘气的猫要有用的多。同样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地方,老鼠特别多。那里的主人好不容易找来一只猫。让猫大展身手捉了一只老鼠后,主人就不再让猫捉老鼠了(捉也捉不过来),而是把猫藏到自己宽大的袖筒里。哪间房子闹老鼠,主人就让他那只猫,从袖筒里露出头来叫几声,但是呢,并不经常把猫放出来。结果,整所宅子里的老鼠少了许多。猫呢,仍然保持着见了老鼠就捉的习性。我们想威慑的力量啊,就是这样。
一个人的成长应该也是这么一个过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规矩呢,又不能老是靠体罚、训斥一类的事来完成。所以,树立一些权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孩子们在权威的压力之下自觉地规避一些错误的行为,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好的习惯,这样的一个人的品行就培养起来了。
所谓的教育,也就是这么一个养成的过程,一个人习惯了做好事,不做坏事,他就成了一个好人,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