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只有一个?
总结来说,有效的方法是这样的 ——
第一,对于一定的内容,你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精英日课专栏第一季有一篇文章叫《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住》,专门讲过这个方法。
第二,你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说,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下,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
而且有些特定的内容适合特定的方法。我还特地查了相关的研究,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
第三,你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的“反馈”。不测验,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
第四,你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这也是咱们专栏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每次讲新的内容都尽可能地跟以前讲过的内容、跟别的专栏的内容连接起来,而且咱们读者在留言中也很爱寻找这样的联系。我以前说过一个读书方法叫“强力研读”,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把你在读的内容跟以前读过的书连接起来。
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 + 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
这些方法并不神奇。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一惊一乍地给你演个节目才能让你学会一点知识。
但是这些方法不简单。而像什么闪视卡片,还有中国老师特别强调的、工整漂亮的课堂笔记,则是简单、可操作、的确能证明你在学习、但是实际上没什么用的方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也不好玩。
| 由此得到
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 我的评论
我们专栏前面刚刚讲过孩子需要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学到宝贵的技能。但学习可不全是玩。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如果你想掌握什么高级技能,你需要刻意练习 —— 刻意练习不好玩。
刻意练习要求重复训练,重复的东西不好玩,我们看个小说电影电视剧,最不喜欢剧情重复。刻意练习的时候,你一直在遭遇挫折、在犯错误。犯了错误被人指出来,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愉快。你要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真正学会为止。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这本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那时候还没有“刻意练习”这个词,但是波兹曼的论述正好说到了点子上,简直振聋发聩。
波兹曼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先贤说应该寓教于乐。教育哲学家从来都认为获得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耐力和汗水不可少。
波兹曼说,教育的目的,本来应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年轻人来说绝非易事,这是异常艰苦卓绝的斗争。
现在很多人把看电视当学习。电视节目不是让你学习用的。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唯一办法是讲故事,用讲故事取代说理,用动之以情取代晓之以理。看完故事你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觉得很愉悦,你能记住一件新鲜事儿 —— 但这跟真正的掌握是两码事。
今天说的研究,再次给我们提了醒。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喜欢愉快的学习过程,但你更喜欢获得真知。管用的方法不好玩,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