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想法散文

日常聊聊

2021-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千白莫

下午看了场文学直播,许子东老师不知道他人在哪里的讲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战争”。我很喜欢读张爱玲,只是现在书越来越多,近来很少读了,如果在网上看到相关文章还是会停下看一看。那个年代的作家写爱情,也包括今天如王安忆写爱情,都和今天的青春片爱情有所不同。尤其是张爱玲,她和五四左派作家们的文学作品大有不同。那时候她不主流,在今天更不好懂。昔日的文字里写爱情自然不仅仅是爱情,要比此时复杂得多,而且很可能从今天的角度看会更多元。也是她的作品延续至今的意义之一。用许老师的话说,她是在现代文学史中有实在贡献的作家。不过坦白讲我也讲不出什么花来,仅仅从自身角度,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利用阅读使自己能和当下的现实生活保持一点距离,有一点更高的追求。它不是自己可以与人洋洋洒洒输出的资本,更没有炫耀的资格,只是自己和自己做的一个极为私人化的游戏。

偶然看到一个当年五角大楼被袭击的视频,好像比当年凤凰台的“现场直播”更多了些细节。视频刚开始是飞机电台(不知道专业术语如何描述)里的对话,一个焦急的女声说观测到一架飞机直奔五角大楼而来且越来越快,“Oh,my god”,最后撞上了大楼,并有图像分析飞机撞来的角度和力度等等。2001年我才13岁,还不知道五角大楼是啥,也分不清阿拉伯民族中的各种宗教派系,更无法想到后来还到大洋彼岸生活了短暂的时间。然后和朋友聊起新闻这个话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受,“911”对我来说不过是个新闻,但对于遇难者和其家属来说一定是终身创伤。这自然会引发我一个联系性思考,即什么叫新闻。儿时脑子里的新闻就是晚上七点中的“新闻联播”,后来知道不仅中央有新闻,各个省市乃至村镇也有新闻,再渐渐地它的范围就自然越来越广了。但实际上从未有变的就是事件本身和自己的关系或距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是地震还是海啸,坦白讲从情感上来说几乎没有啥影响,毕竟离得远。真的都不如疫情来的真切,甚至没有在去年初读《鼠疫》时来的真切。

常常思考自己和一切外界之间的关系,思考我能活多久,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做点什么,保留什么和舍弃什么,实际是不因年纪的大小而相应调整的。年纪轻轻也可以对虚荣熟视无睹,年长者依然有所有追求的权利和可能,在于个人的想法。尤其我们,最容易被外界或虚飘的标签而左右,与其说一个领导有权力不如说ta反被权力所束缚。自由并不太容易追求,自由了可能反而更惨,但这终究是人该走向的去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