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非暴力沟通》-2

2018-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氧气茶书生活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那我们在沟通中如何表达我们的感受、需要和想法。

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无法表达情感,那是很悲哀的。

有一次,一对夫妻一起参加一个研讨班,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先生的反应真的就像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太太气坏了,转向我,嚷道:“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

“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你呢?”我问道。在她表示认同后,我试图说明,“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 。

一旦认为自己受到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例如,如果他感到伤心 、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妻子的心目中,他就会真的像一堵墙。

区分感受和想法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A.想法

我觉得我的分享可能不完善。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分享不完善,而没有表达感受。 

B.感受 

 如果认为自己分享的不好,我可能会失落、或者难过。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等方面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我觉得你应该懂得很多。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还有一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解、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如:

*我觉得我被误解了。——“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

*我觉得我被忽略了。——“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自,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含糊不清的表达很难让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多人都爱面子,从小到哪都被教育的是要和别人分享 ,而不是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们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挂在嘴边的利他精神

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那么,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提出具体的请求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到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例如每次看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孩子一分神,我就会说,不要做小动作了,可是他并不能理解小动作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没集中注意力,我呢,因为他的不理解又会上火,矛盾是一触即发时时都能升级。

可是我换种方法,告诉他,他需要腰背挺直,需要左手放桌子上面,右手握铅笔,需要把作业本压平,他就能做的很好。

这个教训使我明白了:如果我只是提醒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可以做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

了解他人的反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字就会有好多意思,人们的生活背景不同,理解力不同,可能对我说出的话并不能很明确的反映我们的意思,可以确认一下,以免造成误会。

例如之前我在群里分享了一本书《秘密》因为文件较大,不能保存文件。媛姐当时在群里@我说:氧气,你的秘密太大,不能保存。我理解成了我有什么秘密被发现了(捂脸)觉得媛姐在跟我开玩笑。

后来媛姐私聊我,我才知道她是因为文档无法保存。

请求与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惩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

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也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一对恋人男生对女生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女生没有同意时男生的反应来作出判断。

假定她回答说:“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男生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没有重视珍女生的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以下是对话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男生:“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女生:“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

男生一声不吭地走开了。

女生发现男生不太高兴,就问他:“你怎么了?”

男生:“没什么。”

女生:“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男生:“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在这段对话中,男生仍然没有重视女生的需要,而是认为女生不再爱他。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例如,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命令还是请求。

体会他人的感受的需要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比方说,一位新邻因为急事借走了你家的车。你的家人知道后责骂你:“你把车借给陌生人,真蠢!”此时,你就可以好好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既不反驳也不自责。

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在这个例子里,很明显,家人观察到的事实是:车被借给了陌生人。有时候,别人的话基于怎样的观察,并不一目了然。

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虽然是新邻居,但是我已经了解到他老婆是孩子学校的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了能让帮忙对孩子有个照应,这样家人就能理解你的做法。

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天没关灯,你说的是这回事吗?”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买本书?”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你说的什么事?”

2.“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你希望我怎么做?”

这一组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象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

如果我们真的要这么问,那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

例如,如果我们想问别人“你说的是什么事”,我们可以说:“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

虽然,这并不是必要的——有时,我们的语气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但我还是建议主动表达感受和需要,特别是情绪很激烈的时候。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首先,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然而,即使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别人正期待我们的反馈。

有时,人们甚至会直接问:“我的意思清楚吗?”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时,简单回答“是的,我明白了”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期待我们说得具体些。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们有时也许会发现运用非暴力沟通是富有挑战性的。

与沟通同样中要的是倾听,因为倾听是沟通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甚至可以说,良好的倾听会带来更好的回应。

两个人能够好好的沟通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两个人的目标是一样的,找到这个共同的目标就能好好的沟通。

简单的例子,在夫妻双方中一个人希望另一个人服从,听从。而另一个人则希望两个人互相扶持,幸福快乐,目标不一样,做法会不一样。其中希望对方服从的就会不停地打压对方,不停地显示自己多厉害等等,而那个希望两人幸福快乐的人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很困惑,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

所以建议大家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多想一下,和沟通的人目标是不是一致的,当大家目标一致时,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就很容易达到沟通目标,如果目标不一致可以先沟通目标,以及调整目标。

承认对方或者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来。

比如说之前迟到的例子,朋友说你没有时间观念的时候,你可以说:你是不是很愤怒?是不是特别生气?指出对方的感受,对我们自己也是要承认自己的感受,当然承认自己的感受有时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要试着尽力去做。

更好的倾听和更好的回应都需要我们去发现承认自己或对方的感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