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山大的“教育账单”:三年花掉一套房首付
随着寒假的到来,各种如火如荼的补习班又要开课了。许多家长都不得不直面内心的焦虑:如果让孩子去上辅导班,则意味着大笔的开支;如果不让孩子去上辅导班,则又焦虑在这个竞争日显的社会里,孩子会被“无情淘汰”。
对于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线城市的家长们来说,这个问题尤为严峻。一个假期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零零碎碎的算下来,几乎都是要几万起步,乃至上不封顶。
除了各种补习班之外,各种名目繁多的假期“游学”这些年也成了花费的大头,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到国外游学,面对着这动辄三四万一次的开销,大多数家长都是有苦难言。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中,中国家庭是最舍得在孩子教育上花钱的国家,从参加调查的家庭中我们得知,孩子教育的支出比例甚至占到了一些家庭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而现在从孩子两三岁,到幼儿园,小学、初高中,更是有接近9成的孩子都上过辅导班。
一个家庭里,家长们三个月的工资甚至还撑不起孩子一个假期的开销。
相对于对孩子们学习成绩的提升来说,家长们对明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的痛感更加强烈。而每一门课外兴趣班的背后,都有着一张不菲的账单。
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了某某兴趣辅导,大多数家庭都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秉着“宁可选错,不能错过”的原则,也硬着头皮硬上。
音乐,美术、舞蹈,英语,奥数,乐器,绘画,编程,机器人,课程纷繁复杂,明目繁多,而这些课程基本每一项一年的支出都在万元以上,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年参加几项兴趣辅导班,那可能就意味着父母半年的工资打了水漂。如果有两个孩子,都要参加辅导班兴趣培养,那么父母也只能拼尽脑力的优中选优,尽力压缩了。
而大多数选择让孩子参加辅导班的家庭,他们的收入都不是很高。尽管不能说差,但也远远谈不上生活富裕,傲视“群雄”的水平。这种普遍的教育焦虑症,更多的来自大中城市的中产家庭。
而随着孩子教育支出的加剧,大多数家庭在经济收入没有得到可观提升的前提上,他们的生活水平都不得不面临着“一再下降”的尴尬。什么都先紧着孩子来,爸妈能凑合就凑合。
然而令家长们头疼的是,大多数的兴趣辅导班,很多时候都看不到效果。只是如果不花的话,心里则更加没底。
笔者有一个朋友曾在某知名英语辅导机构工作,这家辅导机构有许多的外教,针对的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她说,其实那些所谓的外教好点的也只是水平一般的普通留学生,而大多数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连那些辅导班内孩子的父母的水平还不如。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在带着孩子玩,做一些可有可无的游戏。
而每到逢年过节、特殊节日,这些英语机构的辅导老师们都会有针对性的教孩子们一些“应景”的词语,让孩子们回家在父母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期求得父母的欣慰与赞扬,对孩子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意义。真正能够让孩子学好英语的,都去“一对一”了。
而家长们在花费那么多的金钱在把孩子送去各种兴趣辅导班的同时,自身对孩子的陪伴却大大的降低了。孩子看似融入了集体,适应了“小社会”,却大大缺乏了父母的亲情陪伴。
面对着大街小巷琳琅满目的兴趣培训机构,各种名目繁多的兴趣辅导班,辅导班内看似证件齐全的辅导老师,他们的水平也委实很一般。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毕业于高校甚至名校,与其把孩子送去各种“班”,可能自己多教教孩子,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