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个人,Ta和我同性
我今天才知道,5月17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不再恐同日。事实上,这样特殊的日子现在也不特殊了,一年365天,都被冠以这样那样的名号,只要你想,都有可以有所纪念。
突然想起在拉萨河边和哥哥聊天的时候曾经谈到过同性恋问题,他说好恶心,现在的人就是太闲了,才弄这些幺蛾子。我很坚定地告诉他,同性行为自古有之,每个朝代自上而下都存在,有些时候普遍到不用放到台面上说,中国人对于性事很中庸,没有法律禁止,也因为道德约束没有放任自由,所以没有西方国家轰轰烈烈开展性运动那样惹眼。
或许我个人的文化氛围比较自由,所以在我看来很容易认同的事确实很多人不可接受的,这样那样的误解却又让身处其中的人很痛苦,口诛笔伐之后,又越发让这件事浓墨重彩起来,像是一种恶性循环。我觉得作为局外人来澄清许多误会很有必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1792/29e3e7c5a54a6de0.jpg)
爱上一个人,Ta恰好是同性。
这是我从前对同性恋的看法,当然这种认知基础薄弱,也过于理想,排出了纯粹欲望的性行为也不恰当。
就同辈人而言,接触到同性恋行为应该都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吧,即使身边有这样的人,大家也不太可能去揣摩Ta的心理状态,艺术作品里的心理状态更让人贴近,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但是也要承认这些作品刻画同性恋有些跑偏了。
最经典的应该就是哥哥那部《霸王别姬》了,还有后来的《游园惊梦》,再到后来的耽美小说,形成一种习气,就是尽情铺垫主人公的不幸背景,一方面通过博取人们的同情来获取大家对这个群体的宽容,一方面创作人本身对这个群体又知之甚少,也是一种自圆其说,再加之有很长一段时间同性恋被划在精神疾病领域,难免大家要对这个群体有异样眼光了。
自以为《断背山》是这里面最客观的的影视作品了。他有他的家,他亦有他的生活,可是一旦遇见就逃不掉了。突然拥有到那件东西,即使克制自己放下,也不代表能回到原来没有那种东西的时候。
前段时间在成都,同性恋群体策划了一个活动,带着象征同性的彩虹眼罩,穿着彩虹T恤站在街头寻求陌生人的拥抱。后来迫于压力,也404了。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性学著作,还被揶揄不如实际操作掌握得好,知道是玩笑也没反驳肤浅。同性恋便是性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事实上,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无论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还是在远古时代。
在许多未开化与半开化的民族中,同性恋是一个彰明较著的现象;有时它在当地的文化中,甚至占据着优越的地位,同性恋者因其特异性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
在4000年以前,古埃及人把男性之间的性爱行为看作神圣的事情,传说中认为,霍禄士和塞特这两位大神有过这种行为。在古埃及的后宫,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亲密的同性朋友。古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古代的美索布达米亚,也有大量同性恋现象存在,并有许多男妓专门为同性恋者服务。在巴比的神庙,男妓聚集在特殊的妓院中,由教会实行监督,由主教负责管理。
拉丁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玛雅文明,记载了青春期的同性恋现象,有专家认为,玛雅文明属于喜爱同性恋甚于异性恋的文明。玛雅的男孩在结婚之前,父母通常会给他安排一个男性玩伴(男奴),以满足他的需求。玛雅人还认为,成人之间的同性恋是夭性使然,难以改变,因而对同性恋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在古希腊,成年男子常常同已经度过青春期但尚未进人成熟期的少年发生热恋,尤其喜爱12岁到16岁之间的少年。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这200年间,希腊人把同性恋视为“髙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当一个少年接受完传统的基本教育之后,即被置于一个年长男子的羽翼之下,这个成人被称为“爱者”;少年被称为“被爱者”。这个成年人通常三十出头,负责少年的道德与心智发展教育,以仁慈、理解、温暧及纯粹的爱对待少年,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这少年道德上的完美。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少年儿子错,这成人要替少年受罚。少年长大成人后,或者结婚,或者成为另一个少年的保护人即“爱者”。
在战场上,同性之爱也得到赞赏。在不少战役中,斯巴达的军队都因士兵的这种“同性之爱”而赢得了战争。桕拉图对此曾作过如下评论:“一小群彼此相爱的士兵并肩作战,可以击溃一支庞大军队。每个士兵都不愿被他的‘爱人’看到自己脱离队伍或丢下武器,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受此耻辱……在这种情况下,最差劲的懦夫受到爱神的鼓舞,也会表现出男人天赋的勇敢Z著名的底比斯圣军,就是全部由一对对彼此相爱的士兵组成的。他们转战33年,立下辉煌战绩,最后才被马其顿帝国亚力山大大帝所击溃。在最后一次战役中,300名圣军全部光荣战死或受到致命的创伤。
希腊人认为男性是近乎完美的造物,因而是更加理想的爱情对象,对于那些有文化修养、兴趣高雅的男人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将精神上的投契作为爱情追求的一部分。尚未成熟的英俊少年比异性情侣更能燃起他们炽烈的感情之火,他们有着姑娘式的腼腆,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男子汉的气质正处于含苞待放之时。这种爱远远超出了纯生理的范畴,成为一种高雅的、具有美学意义的情趣。
在古希腊,不仅有男同性恋,当时女同性恋的风气亦很盛行,有些女同性恋者,参加打仗和狩猎活动,同另一个女人结婚,两人像夫妻一样相处。据说女诗人萨福在勒斯波斯岛上建立了一个女子学校。她的诗名极盛,被称为“第十缪斯”。她虽有丈夫子女,却一个接一个地爱上了她的学生,最后因遭到一位女恋人的拒绝,跳海而死。另外,据说女同性恋的风气在罗马时代比古希腊时更为盛行。
在封建时代的日本,公元10世纪,日本的佛教徒间有一种古希腊式的肛交传统;他们喜欢古希腊那种师徒关系,一个年长的僧人作为师傅和保护人,年轻的僧人则以爱和献身回报。常常有和尚与漂亮少年同居的事情发生。每个武士也鄭带着一个少年,经常为争夺少年而引起决斗。三岛由纪夫写道:“美少年体现了一个理想的形象——他实现了一种未吐露的爱情的理想。”到了17世纪,肛交的这种古典形式被成年人之间的同性恋所取代,后者在完全由男性演出的日本戏剧中表现得极为普遍。直到19世纪中叶,日本还有提供男妓的茶室。
对135个社会中的120种文化的调查统计表明,48%的社会反对同性恋:8%忽视同性恋;27%接受同性恋;在其余的17%的社会中,同性恋是符合传统的普遍大量实践。关于这些社会中参与同性恋活动人数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有83%的社会,不到20%的人有同性恋活动;有14%的社会,20%~50%的男性有同性恋行为;另有3%的社会,50%以上的男性有同性恋活动。
福特和毕奇研究了既有的人类学文献,发现在76个原始部落中,有49个部落把同性恋视为正常行为,2∕3的部落认为青春期同性恋是正常的,可接查的。在亚马逊河流的库柏、摩哈维、楚尼以及北美洲的其他一些地方,它以惯常行为的方式存在。在20世纪的世界上,有2∕3的社会似乎默认了同性恋活动。事实上,几乎找不到完全没有同性恋现象的社会。
由前引大量事实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英国,法律对同性恋行为比较严厉。著名的王尔德案曾引起轩然大波。王尔德因同性恋倾向被判处两年徒刑。在1900年他辞世之后,他的书籍和剧作被禁,致使出版界和文艺界噤若寒蝉。在当时严厉的气筑中,就连蔼理士的科学著作也遭到查禁。
20世纪初,德国威廉二世时,德国同性恋人数很多,根据赫兹菲尔德的说法,当时柏林有2万名男妓(一说6000人,一说2000人),因此法国人称同性恋为“德国病”。尽管德国当时关于同性恋的立法十分严厉,但只在涉及诱惑少年和引起公众舆论注意时才适用,而且只对无名百姓才适用。当时,民众中关于军队、行政、外交部门的高级官员中有同性恋者的传言愈演愈烈。柏林一家刊物甚至宣称,在最高层有个同性恋集团,形成了第二政府,蒙蔽皇帝。于是,揭露这一集团成为一种爱国行动。出版商哈顿发表了攻击同性恋的文章,引起全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围攻。有人证明王子也卷人了同性恋阴谋集团,并因此导致王子引退,朝野议论多年。当时,一般公众都能识别同性恋者,讥笑他们是“第175条的人”,这是指德国刑法典第175款而言,该款禁止男同性恋行为。
在世界上现存的一些部落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允许同性恋活动。这一现象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对同性恋的压制并没有自然的依据,只是文化和时代的产物。
可是如此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为何惨在文明进步中遭排斥呢?
归结原因不外乎三个。
1. 子嗣问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落后的思想人们早就开始反对,可大多数人反对的是生育子女是为了尽孝,而并不会反对生育子女这件事。虽然个人说过“人的价值不在于繁衍后代,只有什么都不能留给这个世界的人,才妄图通过下一代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话,但是生物延续是必然的,异性恋也就被当做必然的,同性恋范围扩大影响到物种存活也就必然遭到排斥了。
2.宗教问题。在一部分宗教中,认为同性性行为是不洁的,是罪恶的。
3.性别平等。性别平等问题至今仍备受关注,在性行为中总存在权威的一方,那么刚好不平等的男女双方刚刚解决了这个问题,若是同性要么地位不等,要么体力不等,总有一方有些屈辱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1792/a3e84507b8a313b2.jpg)
在众多同性理论中,我最认可的还是金赛创造的性关系连续体的理论。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现实社会在一切方面都呈现为连续体。他的理论将绝对异性性行为者到绝对同性性行为者的中间过渡状态,概括为七个等级:
0级:绝对异性性行为;
1级:偶有一两次同性性行为,而且绝没有异性性行为中那样的感受和心理反应;
2级:同性性行为稍多些,也能不甚明确地感受到其中的刺激;
3级:在肉体和心理反应上两种行为基本相等,一般两者都能接受和享用,无明显偏爱; 、
4级:在肉体和心理反应上,同性性行为多于异性性行为,但仍有相当多的后者,还能模糊地感受到后者的刺激;
5级:只是偶然地有异性性行为及其感受;
6级:绝对同性性行为。
金赛的性倾向连续体有助于人们改变同性恋异性恋二者非黑即白的传统观念,用间色的思想使人们注意到两级间的各种过渡状态。金赛在谈到同性恋现象时指出:“如果没有社会的禁忌和个人的内心冲突,同性性行为本来会比异性性行为多得多。”他提请人们注意:“如果执行法律的官员能够像大多数人预料的那样具有效率,那至少有85%的男性青年人口可以判为性罪犯。”
他还指出把同性性行为说成精神病或人格变形的观点,也已被我们上述发生率和实施频率所推翻。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最有水平的心理医生已经不再试图改造病人的行为,而是致力于帮助他自我接受,并且引导他认识到自己并不必然与社会公开对抗。
当然,同性性行为考中也有一些人有神经症状,但往往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是因为他们有神经病才去从事同性性活动,而是由于他们有了同性性行为并遭到社会反对,才产生了神经症。
神经症状并非同性恋之因,而是同性恋之果。过去人们一向信以为真的“同性恋是疾病”的说法,不过是一个因果倒置的说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1792/051cc7fc05f19f6f.jpg)
在那个“彩虹”视频的评论中,有人说这样做不是自己把自己划出去了吗?博主说,我们是一部分?那为什么不认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呢?
需要一种关注,一种微妙的关注,不俯视,不仰视,只消四目相对,泰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