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历史杂谈:三国时期魏蜀吴哪国人才最多?
短篇历史杂谈:三国时期魏蜀吴哪国人才最多?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应该说是曹魏的人才最多。其次是吴,最少的是蜀。
首先魏国的人口基数大,另外两个加起来都不如魏国多,曹魏地处北方,曹家(夏侯家)本身就强,又挟天子令诸侯,吸收原本汉室的不少人才,与袁绍等诸侯交战取胜以后,扩大了势力范围,同时又从战败的诸侯中进一步吸纳人才,组成非常庞杂的人才库。 魏国名将谋士不胜枚举,典韦、许褚、曹仁、夏侯惇、张辽、曹洪、夏侯渊、李典、徐晃、乐进、于禁、张颌、庞德、文聘、曹彰、曹真、郭淮、司马懿、郝昭、邓艾、钟会、卫瓘、夏侯霸等都是能排在很靠前的大将。
孙吴是江东的士族联盟,长踞江东,也是人才辈出,但其人才来源比较单一,守土有余,开拓不足。 吴国先是孙坚留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然后是孙策拉拢的蒋钦、周泰、周瑜、朱治、贺齐、陈武、董袭、凌操等,在孙权时期开始发亮的吕蒙、甘宁、陆逊、潘璋、徐盛、丁奉等等,比蜀国多很多。
最少的是蜀汉,基础最弱,之前一直颠沛流离,最终也只能是偏安一隅,而且与原驻蜀人关系紧张,到元老们纷纷退场之后,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继续补充。蜀国人口,人才也最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蜀国有什么大将?关张黄马赵,除此之外是魏延、马岱、廖化、王平、姜维、周仓,别的再也拿不出门了。蜀国的谋士和武将质量都比吴国好。但是蜀国的人才都偏向内政和外交。蜀国缺少的是谋略人才,刘备没有一统是因为他少了个张良。他前期有庞统和法正都病死了。他也缺少韩信那样的大将,虽然有魏延和关羽但是他们都不能和韩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