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常识婚姻育儿医学圈

一次病成医:低烧可能比高烧更可怕

2019-07-26  本文已影响29人  编辑木子

连续的低烧状态,终于在持续两周左右后得以痊愈。以此,今日可发挥学医的特长,重温当年医院实习写病历的日子,权当是种回忆了吧!

一次病成医:低烧可能比高烧更可怕

                        病历分析

主诉:主诉咳嗽、低烧5天后就医。

现病史:患儿于5天前玩水后夜间出现咳嗽症状,无痰,偶有发热,体温37.3°,伴头晕头疼。口服“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及“小二氨酚黄那敏颗粒”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发病以来,精神、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小便正常,大便次数减少,成形略干。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按时按剂次。

……此处省略一千字……

一次病成医:低烧可能比高烧更可怕

发热定义

发热,症状名,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随之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实际上,发热是人体在遭遇疾病后所启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调动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表现,而低烧和高烧并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

其中,38.5°以下属于低烧,一般不需用药,最佳退烧方式为物理降温;38.5~38.9°属于中度发热,而39°以上属于高热,41°以上(极少数情况下)则为超高热。

低烧和高烧的区别

很多人在低烧时还不是特别担心,而转为高烧时却更加焦虑。其实,低烧不一定安全,高烧不一定比低烧可怕。

低烧,可能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较差,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无法调集力量对抗病原体,所以即使病情非常严重,体温也持续徘徊在低烧状态,这时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长期低烧会对人体的调节功能产生影响,降低机体活力,身体素质越来越弱。

高烧,多是急性的,来的快去的也快。有的孩子虽然发着高烧,但是精神状态较好,能吃能喝,这样的高烧并不可怕。而很多家长担心的孩子会“烧坏脑子”,这里必须要说的是,只有在超高热,也即体温超过41度时,才可能会对脑部有所影响。这在医学上是极为特殊、少见的情况,人的一生可能也不会遇上一次。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是给细菌和病毒制造一个不利于它们生存的环境,从这一角度看,发烧其实是好事,“烧不出来”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综上所述,低烧可能比高烧更可怕,需予以重视。

一次病成医:低烧可能比高烧更可怕

“轰轰烈烈”的母子细菌性感染导致的低烧、咳嗽嗓子疼、头晕恶心终于过去了。

回想自己稍有风吹草动就生病的体质,加上自小不爱发烧,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吗?!今后,唯有响应他老人家的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自我)体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