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河人家|崇川有福地
“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这是民国后,张謇在南通城钟楼上撰写的对联。上联是写南通的历史,下联是描述南通的基本地理位置。
要论对南通地理位置的描述,我觉得另有一句更为贴切,那是清乾隆年间一位刻印之人刻的竹根印,印文是——“淮南江北海西头”。南通属于淮河流域,在宋代隶属两淮(淮南、淮北)制置使管辖,从扬州沿淮河东南方向便可到达南通;南通又处长江下游北侧,故有江北之称,同时,南通在黄海的西海岸,便与“海西头”挂钩。
有江、有河、有海,可知南通与水的渊源之深,因此,建设南通难免要在“水”上做文章,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的同时,要克服水患,并要突破因水路阻滞对南通发展的制约。南通“节制闸”管理中心的建立,在南通克服“水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正是因为南通节制闸设计规范、合理,加上城区排水系统的周密部署,使得南通由一个历经沉浮的滩涂地,成为了如今令人羡慕的“风水宝地”,水淹不着,风绕着走。
也是由于水的缘故,南通注重港口的发展,吕四海港早在民国初期便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大港”,长江沿线的南通港、狼山港、天生港、如皋港等深水港口为南通的水上交通、货运物流、渔业发展起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南通在继续保持港口优势的同时,注重公路、铁路、民航交通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民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网络、城镇高架公路系统等,为南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仅存四条古护城河,南通濠河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南通城筹建,筑城即有河。原先,濠河并不是整体相连的,而是由一段段天然河流经过人工挖掘使得融会贯通,因此,濠河也可说是半天然之河。濠河全长10公里,水面1040亩,最宽之处215米,最窄之处仅有10米,整条河,曲折迂回、碧波荡漾,环抱南通老城区,形成了水抱城、城拥水,城水一体的独特风格,亦有“江城翡翠项链”之美称。沿濠河,深具南通特色文化的景点数不甚数(有待后续作一一介绍)。
狼山(后改名琅山,又因山上岩石呈紫色,又名紫琅山),狼山风景区位于南通市的南郊,整个风景区由五座山组成,既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军山、剑山。关于狼山,有着非常有趣的民间传说(有待后续作详细介绍)。在这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如何会形成这几座不算高的小山,众说纷纭,品之有味,这里先卖个关子。
崇川有福地,民居乐悠悠,泛舟水上走,人在画中游。当然,民以食为天,关于南通丰富的地方小吃,更是在品味美景之余不可忽略的,相信在笔者搜罗整理后会呈现给大家一份不小的惊喜。
南通城小,故事不少。笔者愿做这纸上“导游”带着大家走一走、看一看,湖光山色、街里小巷、趣闻轶事、儿女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