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11--《提问的艺术》-16个好问题

2020-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梦中石

                         读书笔记111--《提问的艺术》-16个好问题

                                                                                                             2020年1月2日第一次阅读

                                                                                                                                    可读性80分

                                                                                                                               安德鲁·索贝尔

                                                                                                                               杰罗德·帕纳斯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而我们在生活中,往往说的多,问的少,而安德鲁与杰罗德给我们列举了320个问题,这其中有些适合问他人、有些则适合在“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午后问问自己。

       “答得好不如问得好”。事实上,提问这个动作所隐含的,是一种亲切,一份关怀。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睿智的提问者,是因为,渴望表达自己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提问者刚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向他人提问是满足他人,向自己提问则是审视自己。“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那让我们一起来提问吧。

       当然因为书中一些习惯是“西方”特点,在“东方”问出这样的话让人感觉颇为突兀;书中翻译不尽如人意,双“的”句等语法错误频出。但瑕不掩瑜,两位作者教大家如何通过提问,传导关心的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我节选了商业、交往、人生三个方面的16个问题,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  商业

       在商业中,好问题尤其显得重要,两位作者给我们先列举了大神彼得•德鲁克的五大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要经常在生活中探问自身。

       •你的愿景是什么?

       •什么是你愿意投入身心去打造的最重要关系?‍‍

 ‍‍      •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最大的愿望和目标是什么?

‍‍       •你对你身边的人的期望是什么?‍‍他们对你的期望又是什么?‍‍

       •你的计划是什么?‍

 ‍‍    1你想具体了解那方面的情况呢?

       当有人提出“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情况”这样的问题时,‍‍你一定要让他们说的具体一些,‍‍你可以这样问:“你想具体了解我们公司哪方面的情况呢?”同样,有人问你:“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你可以问他:“你想具体了解我哪方面的情况呢?”‍

‍       当别人问我们问题时,我们很少要求对方清楚的说明,他们具体想知道什么。‍‍你有没有见过有些人,就一个错误的问题,一口气回答了5分钟?‍‍他们认为自己听懂了,但回答的并不是对方真正想要问的问题。

       ● 什么时候问最合适?‍‍

       当你被问到一个总体性问题,而这个问题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回答时。

       当时间很短暂,你又想针对自己的目标做些简短回答时。‍

      2、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      当你想要推动别人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时,‍‍当你需要别人尽最大的努力工作时,你可以这样问:“‍‍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3、你能告诉我你的计划吗?‍

‍       不要一开始就谈论自己的计划。你应该问他们:“你能告诉我你的计划吗?‍”

      4、‍‍你希望他们应该多做些什么呢?

 ‍      人们经常抱怨别人,并坚持让他们做出改变。你应该通过问这个问题,将他们从批评上拉回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你希望他们应该多做些什么呢?”这也是不抱怨、也是面对负“能量源”的应对之法。‍‍(标注1)

       “他们必须做出改变!”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批评之声。‍‍批评是会传染的。‍‍如果你能让别人聚焦在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行为上,‍‍你就能够建立起强有力的直接对话,‍‍也能够将抱怨和批评之声转化为关于如何继续前进的建设性对话,‍‍并帮助他人重塑对于问题的理解。

‍‍       不要去‍‍消除批评,而是要去解决问题。‍

 ‍     5、你为什么想要这样做?

        当有人说:“我想要这样”的时候,你需要去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可以通过问“为什么”去做到这一点。‍‍从“你为什么想要这样做?”‍‍或者‍‍“为什么‍‍会发生?”开始问起。

 ‍      “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有力的问题它能够让被问的人更加深入地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并帮助他们直达事情的核心。

       “为什么”能够让我们停下来反思,并检查我们的行动,‍‍从而避免机械的一路向前冲。

       ● 什么时候问最合适?

‍‍‍‍       当你真的想了解某个人的动机时。

 ‍‍      当某人想去做一件事,而你不能肯定是否他们真的需要这样做时。

 ‍‍      当你试图弄清楚问题发生的根源时。

 ‍‍      你还可以这样问——你期待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     6、我们今天应该讨论的重点是什么呢?

 ‍      当别人心烦意乱或走神的时候,‍‍或当你意识到你没有谈到‍‍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上时,‍‍你一定要问:“我们今天应该讨论的重点是什么呢?‍”

     二、 交往

      1、你怎么想?

 ‍      像一位伟大的聆听者一样,去建立你的声誉。抛开其他杂念,‍‍只管通过提问“你怎么想”‍‍去表达你对他人的关注吧。

      “‍‍比起满足他的要求,大多数人更愿意你去聆听他的故事。‍”

      2、你当初是如何开始的?

       “从开始处开始”‍‍就像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红心国王曾对爱丽丝说过的,“‍‍然后坚持下去直到最后。‍”

 ‍      通过问对方“你当初是如何开始的”这样的问题,‍‍能让你与他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并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故事,从而学到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      在所有你可能问及的问题中,这个问题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给你和对方带来愉悦激情和令人倍受鼓舞的体验。“‍‍你当初是如何开始的?”‍‍这个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绚丽辉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这么珍贵,并充满愉悦感或心酸的回忆,‍‍当然有时也会伴随着一些发自内心的愉悦笑声。

‍       当你问别人:“你当初是如何开始的呢?”其实也是在帮助对方发现自我不平凡的一面。接下来可以问:“‍‍那时候你是如何决定这样做的?‍‍如果那时候失败了,你会如何想?‍”

‍      3是什么给予你人生当中最大的满足?

‍‍        满足感和满意或快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满足感来自于你的意愿‍‍和梦想的达成。

        ● 什么时候问最合适

        当你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更多的私人关系时。

        当你想更多的了解你的朋友和家人时。

        ● 你还可以这样问‍‍

        在你的人生中什么事最令你满意?

        你最满足的┄┄‍‍(‍‍如一段关系、一次体验、一个工作等)是什么?‍‍

        在你的一生中什么样的经历对你影响最大?‍

      4、你一生当中最开心的是那一天?

 ‍      想要深入挖掘了解他人身上的特别之处,你可以面带微笑的看着他们的脸,然后问:“你一生当中,现在最开心的是哪一天?”

       这个问题就好比那一束照射进黑暗之屋的光,能够点亮人们内心深处的黑暗。也许别人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或只能简单回答,这就足够了!你已经让他们的思绪彻底摆脱了内心深处痛苦记忆的阴影了。

       无论对方是给出了真实的答案,还是陷入沉默的思考中,这个问题都会有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5、你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在,要想知道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可以这样为对方:“你一生当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 你还可以这样问

 ‍‍     你个人感到最满意的成就是什么?

 ‍‍     你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什么?

 ‍‍     在你所有的成就中,你认为哪一样是其他人最能记住的?为什么?

 ‍‍     接下来你还可以这样问:‍‍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件特别的事呢?‍

     三、 人生

       苏格拉底的“洞穴理论”让人沉思,其对人生在洞穴中观看倒影的比喻贴切又直观。苏格拉底说:哲学家就像一位刚从洞穴中释放出来的犯人一样,‍‍现在终于能看到现实的真实面貌了。‍

     1、你们为什么要做你们现在做的事?

 ‍      我们做事都有各种理由,‍‍但当你把“应该”一词放在所有的理由前面时,你会发现所有的喜悦和激情都会渐渐枯萎。‍‍你找不到伴随着“应该”一词的激情。没有人会为“应该”而兴奋不已。

       相反的,当你揭开一个人为什么而工作并采取行动的真实面纱时,‍‍你就会从中发现他的激情、能量和兴奋点。

       ● 什么时候问最合适

       当你想了解是什么在激励和驱动他人前进的时候。

‍‍       当你想激励他人重新找回他们工作中最初的使命感的时候。

       ● 你还可以这样问

 ‍‍      在你的工作中,‍‍或你所做的事情中,‍‍最让你感到兴奋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你学到了什么?

‍       人们总是从一个目标冲向另一个目标,却很少会停下来反思一下。‍‍如果你想帮助某人从其经验教训中学到什么,‍‍‍‍就问一下他:“‍‍你学到了什么?‍‍” ‍‍这句提醒‍‍,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践行很多,效果明显。标注2)

 

      3如果今天让你来写自己的讣告,你最想怎样来总结你的一生?

 ‍      讣告通常是为了那些离逝的人而写的,‍‍是家人和朋友用于缅怀那些离世之人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讣告‍‍也能成为对活着的人的一个重要提示。‍‍提前想象一下有助于你塑造自己的人生。‍‍他向你喻示了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你真正喜欢、愿意为之投入精力去做的事。‍‍写一份讣告的确能让你清楚的知道你正在做,‍‍和能够做的选择是什么。这与柯维博士的“以终为始”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不断践行、前进。(标注3)

 

      4、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希望自己如何被别人对待?

       每个人都喜欢这句格言:“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那就怎样对待别人吧。”‍‍这句话让人感到温暖,‍‍但是想真正的做到并非易事,孔子他老人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圣人的自我修养。

‍‍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通过问这个问题,促使别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 什么时候问最合适?

‍‍        当有人向你咨询涉及他人的一件棘手的事情或令人‍‍困惑的窘境时。‍

      5‍‍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年的时间,‍‍你会做些什么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职业生涯呢?

 ‍     安德鲁经常在演讲过程中,‍‍给每个人一个空信封,并让大家在信封的左上角写上自己的邮寄地址、姓名。‍‍并要求快速的写出一篇完全不同的文章。

‍       安德鲁总是强调:“不要去考虑句子的结构是否合理,‍‍拼写是否有误,‍‍你们需要的是一气呵成的写作,‍‍自然而不带任何修饰,‍‍把想法写在空白的纸上,现在就开始写。从今天开始,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年的时间,‍‍你会做些什么去改变你自己的生活或职业生涯呢?‍‍你最想完成什么心愿?‍‍你最想让谁以一种更加亲密的方式走入你的生活中?‍”

‍       真正的朋友是能够听懂你的灵魂之歌,‍‍并能在你忘掉的时候又将它唱给你听的那个人。‍‍谁是这样的朋友呢?‍‍为什么你现在不能更多的了解他们呢?‍‍你将如何去改变你的生活呢?

‍‍       安德鲁要求大家把写好的信折好,‍‍放入刚才已经写好地址的信封里封上口。他在‍‍收集好所有的信封后,会把这些信件带回办公室,‍‍放入备忘袋中封存,‍‍并会在三年之后将它们寄出。 

       三年后‍‍有人告诉安德鲁:“‍‍他们是如何接近自己当年所写下的目标”,‍‍还有很多人说:“当他们活过三年之后又是多么的感恩”。‍‍安德鲁收到了无数的好评,并将其一一记录下来。

 ‍      所以,如果想邀请别人对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以及想‍‍如何度过余生进行深思的话,不妨问一下:“‍‍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年的时间,‍‍你会做些什么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职业生涯呢?‍”

‍       止步不前时,就像一艘行驶在赤道“无风地带”的帆船。‍而好问题则是提升内驱力的船桨,可以带我们离开赤道,航向新的大陆。

       睿智的问题背后必定是一个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蕴藏的提问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日积月累的经验与智慧,因此学会提问,极具有影响力和直击人心的问题,必将成为人们追求不懈的一门艺术。

       今日就是“禅房花木深”的时候,因为肺炎,连平日熙攘的街道也有着“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在线办公的同时,特别适合利用“讣告”、“德鲁克五问”、“最大成就”等问题进行对自己灵魂的审视。真正的朋友是能够听懂你的灵魂之歌,‍‍并能在你忘掉的时候又将它唱给你听的那个人,而最起码,我们要当自己的朋友,并不时的唱出灵魂之歌给自己听。

                                                                                                                   2020年1月29日星期三

                                                                                                                                               徐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