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

我不想难过的时候只能买瓶啤酒就着鸡爪在路边哭

2017-02-12  本文已影响1697人  解忧少年
你有钱吗?
计较20块钱是我生活的写照。

回老家,从车站到家打表三十,县城里的出租车一般要五十不打表,习惯了也常坐。在北京常用约车软件打车,感觉还行,这次也就叫了,上车后司机非要五十,我说应该按照软件上的计价来结算,但司机火冒三丈,我也忍无可忍,这是强买强卖啊!

我心里一沉,没坐,取消订单并举报了,也知道举报没用,就当给国家法治未来做贡献了。

其实以前坐出租也花五十,但那是提前约定好的,你情我愿。现在本来软件上显示预计三十元,非要五十就不地道了。

我计较钱,说白了我穷,我凭什么不计较?一分一厘都是我的血汗钱,都是家人辛苦赚来供我上学用的,心甘情愿和被坑是两码事,但比起被坑来说,更让人难受的是那种失落感,本来归家的那种兴奋却变得气愤。

这样的小县城真是一点情面都不给人留,被束之高阁的“顾客是上帝”,在现实中卑微到了尘土,操着各种“字眼”问候顾客。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这样看来,我们这些亲兄热弟真是在母亲的怀抱里厮杀了,互相坑骗,说我矫情我也认了,觉得我受不了就滚蛋的论调我也接受,我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伟人异士,这世界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但我就是心里回不过味来。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很受伤的原因就是我被这20块钱沉重了,我想如果我有钱我可能很潇洒地上车,付了钱还觉得自己是做了慈善;甚至我可以开自己的车回家,就更不用考虑打车租车了。

这20块钱是我生活的写照。

就像在淘宝上选衣服一样,非货比多家,选款式相似中最便宜的那一款来省20块钱,而平时还要学着认识各种名牌甚至奢侈品;为了假装很有钱很阔绰的样子,买iPhone也只敢选择16G的,人前故意调成响铃的状态,用透明的手机壳,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用的是iPhone,人后开始了无休止的清理内存、删除照片。

之所以这20块钱给我以沉重的打击,显然是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回首过往,这“20块”已不是第一个20块,而是无数次为钱的踟蹰和犹豫,我没有资格去评断一个人的人性如何,更不能说整个出租行业,但就我个人来说,这种沉重伴随的是不能排遣的疑虑和徘徊。

有人说“别把钱看得太重”,还举出马云的励志演讲;有人说“别和穷人交朋友”,言辞中透露着对那些万事看钱难的人的针砭。

这些话有道理,但有其存在的条件,就好像“淡泊名利”这句话一样,大多数是得到名利后才感叹要淡泊名利,即使是高中课本中的陶渊明,也是厌弃了官场中的争名夺利后才立志“不为五斗米折腰”。

同理,那些看钱风轻云淡的人,大都腰缠万贯,即使不能达到腰缠万贯,起码也是个小康之家了。

问题就在于在中国的某个角落里,有的人真的会因为没钱而放弃学业,因为没钱而疾病缠身。

因为金钱给我们生活的烙印可远不止物质上的匮乏,说实话,我读大学的时候才离开家乡到达另外一个城市,而读研的时候才有幸走出河北省来到北京,来看一看祖国的首都,那种在我看到外面世界后的非北京不考的执念难有人理解吧,所以当别人谈论着音乐会、话剧、歌剧、画展等高雅的事物的时候,我大脑空白,感觉像是两个精神层面的交流,而我永远都是底层。

所以很久以前,有人在批评“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会在自行车车上笑”的论调的时候,我甚至有些理解,就好像前些日子出现的“裸贷风波”一样,我们承认有些人的爱慕虚荣,也批判她们攀附权贵,但不能否认的是,其中有些人真的是穷怕了。

我有一次听到一个朋友调侃自己:“去朋友家做客,在马桶上拉不出屎。”

他戏谑的方式开着玩笑,但在那一刻有竟然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我承认,钱这东西永远都不会嫌多,但就好像道德一样,起码应该有个底线。

本科的时候,我因为失恋,和室友出门拼酒买醉,但最后因为囊中羞涩只能在超市提上两扎啤酒,买了几个鸡爪和两包花生米,坐在马路牙子上大义凛然的全不顾路人的眼光推杯换盏。

过去很久,我都忘不了当时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像样的爱情,甚至连发泄都草草了事。

现在也终于明白了,我们这类人靠不了别人,也不能把变好的可能寄望在别人身上,只能硬着头皮,拼了老命,用青春和健康换来些许回报,也许这样才能为后代积累一些财富,但这样想想也不觉得苦累,毕竟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就好像一个知名作家在成名前的文字和阅读积累一样,慢工出细活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懂得。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想来想去,还是努力赚钱更靠谱,不然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能买两罐啤酒一袋鸡爪在路边嗷嗷地哭。努力赚钱的话就能躺在幽美的山中温泉里敷着面膜止不住流泪;努力赚钱我还可以去纽约哭、去伦敦哭、去巴黎哭、去罗马哭、便潇洒边哭、想怎么哭就怎么哭。

想来也觉得即使悲伤也是酣畅淋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