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骗人了!
小朋友幼儿园准备开设轮滑兴趣课,正式开班前给孩子们提供了一堂体验课。孩子回来很兴奋,告诉我她很喜欢轮滑课,她是第一个学会的。
为了鼓励孩子,培养兴趣,一周后我给她买了一双轮滑鞋,她迫不及待的要穿上体验,但是穿上后她根本无法保持平衡,站不起来。
小朋友崩溃大哭:我都不会怎么办?
我:没关系,妈妈会帮助你学习的。
小朋友:可是我骗人了怎么办?
我:你怎么骗人了?
小朋友:我告诉过你我学会了的。
我:没关系,你在学校上体验课的时候会的,是不是?
小朋友:是,可是我现在不会了,我骗人了,我还跟我的好朋友说我学会了。我就是骗人了。
。。。。。。
经过好长时间的对话,我大概了解事情是这样的:在学校老师上体验课的时候,怕小朋友摔跤磕碰,在地上垫了软垫,所以摩擦力增加,小朋友穿上轮滑鞋当天在软垫上能够站立-下蹲-起立。
学校体验课今天在家,穿上轮滑鞋在硬地板上,鞋底地板硬碰硬,所以不能重复体验课的动作。而小孩跟我和幼儿园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已经学会了,这下又发现自己不会。一方面觉得自己撒谎了;一方面自信心受挫了。
这个诚实可爱的小朋友,情绪已然崩溃,说要脱掉轮滑鞋扔掉,再也不学了。我悉心劝导:就算你现在真的撒谎了,你也不是故意的,没有人会责怪你,你只要今天能够学会了,小朋友们还是会觉得你很厉害的。
之后我这个轮滑零基础的妈妈和小朋友一起看网上的视频教学,先是通过半蹲保持平衡,然后手摸膝盖踏步。。。。。。到最后能够踏步往前走。两个小时,我已累瘫,小朋友重拾信心,终于觉得自己又厉害了。
重获信心后回到家的小傲娇
在劳伦斯•科恩《游戏力》一书中,认为孩子的自信力分三波逐渐建立。
自信力第一波:来自孩子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他们凭借弱小可爱和楚楚动人的样子,就足以从照料者那里换取可口的食物、安全的庇护、以及无私的爱心和关怀。这是最初的自信:我一哭,就能喝到奶;我一笑,就有人跟着笑。
自信力第二波:来自孩子一到两岁时,他们发展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也就是经常听说的“可怕的两岁”的时期。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的这种自我掌控感能够得到尊重,那么孩子就能实现自我认同。这个阶段家长恰当的做法是:承认乃至欣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独立性,同时要清楚的告诉孩子,他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自信力第三波:从幼儿园到青春期,贯穿于孩子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位置的全过程。孩子通过玩游戏、交朋友、做运动、读书写字不断地学习,各种形形色色的新鲜事物和人物撞击他们的心灵,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的让他自信心日益增长,有的让他意志日渐消沉。
孩子在努力获得自信心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产生无力感。面对孩子的无力感,有些家长崇尚冷酷哲学,认为必须让孩子习惯残酷,这样才能做好准备。但是,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是需要被关爱和悉心照料的啊。而另外一些极端的家长,会把孩子彻底保护起来,这样做是逃避,只能让孩子更恐惧和胆怯。所以我们最好做法是既要呵护他们,也要让他们经历挑战。
所以我会不断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例如学轮滑,只要他需要,我都会握着他的手。
在与孩子的同行中,我愿意放下身段,向孩子伸出援手,同她一起游戏,帮助她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永远天真浪漫,善良诚实。希望他们羽翼渐丰,活出自信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