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综合型教师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夏日海滩 (水彩)曦曦2007年,我陪浩群老师参加南山区语文老师才艺大赛,眼界大开。
各校选拔的语文老师各显身手,拉小提琴的,跳舞的,唱歌剧的,充分展示了除语文学科知识外的才艺,奉献了一场高品质的语文老师才艺秀。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语文教研员,郑明江主任演奏京胡,高乃松老师献上一曲钢琴独奏,一改人们印象中对语文教研员的刻板印象,文人才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语文教师这个群体真是藏龙卧虎,看起来好像一天天埋首在生字词和作业堆里,偶尔展露下身手让人大跌眼镜。
前几年还流行过一个词: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群。他们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多重技能储备,过着一种自主、多元、有趣,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进步的体现。
作为教师的我们,同时拥有多重职业不太可能,但如果在我们任教的第一学科领域里做得足够出色,完全可以去开拓下一个领域,花一些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拓宽视野,学习知识,练习技能,继续教育自己,突破所任教学科的壁垒,打开新的世界,成为综合型教师。
2022年发布的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到“突出课程综合”,要求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只会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打转转,肯定算不上优秀。博学多才,其他学科知识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老师更受欢迎,要是能时不时露几手绝活儿,那学生瞬间就变成“迷弟”“迷妹”啦。
我们学校有很多这方面的榜样,在自己本学科之外,两栖甚至多栖,某个场合突然以全新面貌出现,展现才艺,让师生敬佩不已。
比如学期末散学典礼上,青青口琴教师社团的老师演奏了一曲《喜洋洋》,将满场气氛推向高潮。这些老师分别来自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学吹口琴,休息时间反复练习,才有舞台上带给学生的惊喜。除了口琴,他们中的一些还坚持练习书法、练习舞蹈,在几个教师社团占据主角位置,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试想一下,如果某天讲到“送别诗”,掏出口琴来吹一首李叔同的《送别》,那岂不是锦上添花吗?
话又说回来,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在所任教的学科领域外,开启全新领域的探索,并且都从基础做起,有点不现实。讨巧的做法是我们可以用同一个本领叩开不同领域的大门,比如,文字功底好的老师,可以在教育写作方面锤炼自己,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故事等……结集出书,把自己的教学生涯变成文字,成长为作家型老师,在长期的书面表达训练中同时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课堂上更有魅力。这个特长也可以让学生受益,教学之外组个文学社,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帮他们获得发表机会,以提升学生自信心,促进终身发展,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当我们做到小有成就时,还可以把价值提供给更多的人,比如成立名师工作室,分享经验和做法,和成员一起研修成长;也可以像陈春华校长一样,在各种公益分享中传播“生命化阅读”理念,让阅读这束光,照进更多家庭,让更多家庭,变成学习型家庭。
行笔至此,我还想到当下流行的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融合的活动,特别需要教师具备综合素养和综合育人能力,所以,有意识地把自己培养成综合型教师,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将新时代全面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全面而完整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