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影评杂评们

十八春

2019-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绿人间

      重读《半生缘》,大概是我这周计划之外的事,原本是要做学生的暑假阅读计划,想加入一个阅读系统,便叫我的发小帮我测评下,谁知这厮,一介法务竟认认真真看起来,且觉得500字不够发挥,扔给我2000字的书评,关于曼璐的,还特特让我给她写评论。

      坦白说,读《半生缘》的日子太久远,仅记得老版电视剧中,曼桢在老上海电车吱吱的街头,回首遇到世均,以及那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物是人非,爱情勿碰,大抵就是我对《半生缘》的印象。但是,发小的文章中把曼璐这个人物拖出来仔仔细细的分析,认认真真、一本正经为她辩驳起来,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这个人物在我记忆中,不过是另一个疯子,和曹七巧一样,被时代毁坏了,又和时代一起加害别人的疯子,那些读这本书的日子里,不止一次希望,如果当时曼璐装病的那次,便死了,该多好。当然,或许会有新的问题,说到底,阶级不对等的爱情实在是太轻了,随时可以被牺牲,尤其是爱情关系中的女孩子。所以,要我评论,我不敢,这不是我记忆中的《半生缘》。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有张学?明明她不过是个通俗小说家,虽然我又是那么矛盾的喜欢张学后人的小说。还有就是以前张爱玲那么喜爱《红楼梦》,她的文中也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现今读来是我浅薄了,有些书,需要经历了才读的透,古人诚不欺我。她的书里每个人物都是凡俗之人,都有缺点,也会懦弱,在世道伦理面前会低头,似乎就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是里面我们讨厌的小大姐、帮佣们,有时候看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世均和曼桢、豫瑾和曼璐、翠芝和淑惠、祝鸿才和曼璐……每个人都可能有那么一瞬间冲动,为自己、为爱情,冲破一切,但也就那么一瞬间,回到现实,不还是该怎样依旧怎样呢,虽然令人唏嘘,但就那么真实,正如俗世中蝇营狗苟的我们。结局也很有趣,以前觉得草率,意犹未尽,现在读来真是有趣,满纸荒唐!一对夫妻分别和自己曾经的情人讲述自己的心意,是酒醉未醒,还是从来没有醒过?在这点上,张爱玲太刻薄,太看穿人性,所以她才那样慧极伤身、情深不寿吗?

      另外,就是对城市的感悟——南京、上海双城记,以前不在其中生活,不过是纸上的字,略过而已,现在读来,便有一种真实感,曾经或许有这样的人走过这些路、爬过那些山、爱过一些人,他们做过的事我们现在也在做,他们的老路会不会我们也要走,爱憎怨恨,都要经历一遭,然后相忘江湖。文学的残酷是平静的描述一切并在生活中毫不掩饰的重演,还居然是同一座城,不由得让人生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落寞之感,但不知为何,他们见过的风景,我想着再看一遍,这也许就是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吧。

      其实,虽然名字叫《十八春》,我至今未看那个据说政治色彩浓厚的版本,但是这个名字,可能更符合我读完的心境。半生,对我来说有些遥远,或许,四十岁的我读的话,会另有感悟,现在我读来还是觉得“十八春”更贴切,故事写了十八年,又是爱情的主线,还是热热闹闹的春字更贴切,也与书中冰冷的人事形成对称,别有用心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