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

2023-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开四季的姿态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

普天之下,让他人为你效劳的方法只有一个---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自发去做。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都希望自己被看见、被热情地回应。但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用反向的言行伤害着身边的人。

全职妈妈似乎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全身心地投身于照顾儿女老公甚至还有老人的日常中,但是所做的都被无视,被看作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哪一天,没有做,还会引来指责。被忽视、无回应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地积累着,当达到一个临界值,就会把自己长期的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如果没有发泄出来,沉淀在身体内部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对于全职妈妈,不论是老公、孩子,还是长辈老人,能看到她的无私的付出,并给予肯定、回应与感谢,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满怀好奇地来到这个世界,想要探索那些有趣的或吸引自己的物、事、人,很多时候,却会遭到大人毫无理由的阻拦。渐渐地,被告知“这也不行,那也不能”的小孩,就变成了大人眼中完美的样子---乖宝宝,按着大人的意愿去行事,把自己的天性一点点地压抑回去了。但是这些被压抑了的部分,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与释放,在成年后的某个阶段,会以另外的形式释放出来,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对于孩子的好奇心,要给予及时的回应,最好是热情的,看到他的兴奋点,让其在安全的条件下,自由地探索,大人做陪伴,给予鼓励和支持即可。

大人面对不如意,总是习惯性地去指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上次都警告过你了,怎么还会犯这种错误?你怎么不长记性?......”甚至还有一连串由自己想象而引发的抱怨“你现在就这不听话,那以后我还管得了你不?这个毛病不管住,下次你就要上房揭瓦了?......”由当前的一件独立的小事,又联想引发了对未来的恐惧,于是,一串串指责、批评、抱怨就接连蹦出来。其实,对于小孩行为的修正,是否起到了作用?起到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作用?这些问题很少被大人们思考。

激发对方心甘情愿地去做,才是核心原则,是我们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去思考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先要满足对方的什么,就能激发出对方的主动性。

如果换位思考,自己受到批评或指责之后,也会是满肚子的火气,哪还愿意去帮对方做事情,如果是迫不得已去做,质量也不一定能保证。

因此,去修炼这一条基本的原则: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去做到这“三不要”,是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功,当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就会受益多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