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不,你可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
冲动是魔鬼?未必!大自然在人群中留下了四分之一的冲动基因,为人类创新发展留下了一个伏笔。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选择,是谨慎保守,还是冲动冒险?不同选择似乎都将为自己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变革一样。但拉长时间轴,并从概率上来看,你就会发现,原来并不会!
比如以下两个选择,你会选哪个?
A、100%保证你可以获得1000元;
B、50%的概率你可以获得2000元;
冲动者就会选择B,而保守者会选择A。这并不意味着冲动者乐于失去1000元,只是他们更喜欢冒险,赢更大奖。
那么,哪一种才是合理的选择呢?这里并不存在合乎逻辑或者完全“正确”的选择。通过概率分析,两种选择平均赢的的钱几乎一样:
100%可能性赢的1000元(即1*1000元=1000元)就等于50%的可能性赢的2000元(即50%*2000元=1000元),不管你选择哪个选项,重复10次,你最后拿到的都是10000元。
拉长时间线来看,不管是选择哪个,他们获得的钱是一样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冲动者和保守者在性格、思维决策上往往显现出不一样的特质。《冲动:如何成就你的决策》中,就详细的说明了冲动的好和坏,当你了解到自己是冲动者后,更应懂得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并避开自身的缺点去做决策。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冲动者特质(以下所说“冲动者”亦包含“潜在冲动者”)
1、冲动的你,有大自然赋予的使命
2、冲动的你,不得不说的几个特点
3、3个方法教你用好自身的冲动
1、冲动的你,有大自然赋予的使命
为什么会冲动?科学家发现冲动的人身上都带有多巴胺D4受体基因,这类人天生多巴胺分泌不足,身体为了补充这个缺陷,会通过别的方式来补足。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人表现的异常活跃,这就是过渡补偿的结果。他们注意力短暂,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安安静静地看书,甚至在谈恋爱的时候都会开小差。
人人都说冲动是魔鬼,像这么糟糕的基因,按照进化论来说早应该被进化掉,但是大自然却偏偏没有,并从人类祖先从非洲大迁移到现在冲动的基因不断的增多,直到最后一直保持着完美的四分之一的占比。
能够被留下的基因,必定是有大自然的道理,冲动者的冒险特质,让世界获得发展。人类祖先的第一次向北的迁移就是一次激进的冒险,一大批冲动者在完全没有地图,不知凶险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探索,拉开了人类发展的新篇章。
丁元春教授认为:人们不难推测出那个时代人类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和科技新发明……包括农业的发展,这些都与冲动的基因增加有关。也许正是寻求刺激、坚持不懈的人格特质使人类得以发展并部分取代代了落后的人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与其他基因相比,这种基因影响人类的速度更快。它对人格特质的影响是持久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人类是有好处的。
2、冲动的你,不得不说的几个特点
如果你是冲动者会不会感觉超级自豪?看看接下去的一段,估计你要上天了,不过,也要相信万事万物都是双面的。冲动的你,不得不说有三个很明显的特点:特点一:不从众;特点二:先决断再反思;特点三:速度决定决策。
特点一:不从众,世人皆醉我独醒。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就做了从众实验:找出右边图片中ABC哪条线是和左边参照物的线一样长的线。
如果房间里6个人中,前5个人刻意说出错误的答案(被安排的助理),作为参与实验的第6个人大部分都会从众跟着说出错误的答案。过后虽然承认自己知道哪条线和标准线等长,但仍会做出违心的明显错误的判断。因为其他人都是这么干的,从众会让他获得群体认同感。
阿希的实验证明了大部分——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人,不会以身犯险做出背离群体的判断,但是实验结果还有个有趣的结论:还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坚持自己的判断。在冲动的研究试验中,当大多数做出保守稳妥的选择时,只有四分之一会凭着自己的冲动做出冒险的选择。
冲动基因能解释为什么这部分人会力排众议而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不同,他们并不是故意站着人群的对立面,而是他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潜在的收益以至于忽略了风险。比如,在这个实验中,冲动者关注的是这个事物本身是不是正确的并没有去过多的思考旁边的人都是这么说的,如果我站着在对立面,别人会不会不待见我。
可见,不从众自然有不从众的好处,但是,冲动者大部分情况都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不同而带来的风险,比如刚实验中的对立面的人群必定会对他进行的排斥。
特点二:先决断,再反思。
典型的冲动者喜欢尝试新事物,做事风格就是先做决策,先行动,然后再去反思。
比如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济,他曾发誓要过简朴的生活,甚至鼓励信徒进行极端的禁食(禁食是为了让心灵充盈),但经过一个严酷的冬天,方济发现走错了方向,他意识到极端唤起饥饿的做法并没有唤起信徒朝着爱和服务的方向前进,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誓言,虽继续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但同时提醒信徒不要过度依赖丰盛的食物。这就是典型的先行动,过后再去反思,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先做,做了再说,做错了再说抱歉。
一开始就承认了一个事实: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会失败,不过没关系,我会进一步调整。所以,冲动者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放在反省上,不断的调整方向。当然,其实也是可以在事先做足计划的,做足准备,事后调整的时间就会短一些。但做足计划并不是冲动者的强项,他们天生喜欢果断的决策,如果让他们事先计划,无异于逼他们打一场硬仗,就多半没有必要。
一个成功的冲动者会坦承他们果断的决策有对有错,最重要的是当他们作完决策,会花费大量时间反省是否需要改变方向。
特点三:速度决定决策。
冲动者喜欢在不需要马上做决策时,很快做出决策。
芭比娃娃生产玩具商美泰公司,如果不是因为芭比的创始人露丝·韩德乐夫妇的冲动,到现在就不会有叫做芭比的娃娃了。
1995年韩德乐接到了ABC公司高层打来的电话,问是否能够赞助电视台一档即将播出的新节目。这看似绝佳的机会,但一年下来的赞助费几乎要达到了公司全年的净资产值。而且,对于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完全没有底。
当时电视台都是个新鲜事物,虽然安装电视机的用户与日俱增,但在电视里打广告还是个很新潮的事。并不知道效果会去到怎样的程度。另一方面,玩具大部分都是在圣诞节前6个星期才会热卖,作为一个玩具商并没有理由相信用巨资打广告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公司财务总监告诉韩德乐,一旦计划失败,公司虽然不太可能破产,但肯定会大伤元气。
韩德乐其实完全可以等电视市场的机会逐步完善并变得更加流行的时候再选择打广告。但是韩德乐夫妇经过了长达45分钟的慎重考虑,就立即回复了ABC公司,愿意倾其所有,赞助新一档电视节目“米老鼠俱乐部”,结果一举成功。公司玩具在接来下的三年盈利连续翻了三倍。
其实当初韩德乐完全没有必要在1个小时内回复电视台,但是她却觉得一定要如此做不可。
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事实证明,大多数冲动者都相信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最佳决策,时间压力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在TalentSmart调查的1000名被试者中,冲动者一致认为在必须快速做出决策时,他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理论上,时间压力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冲动者需要高压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促使自己去想办法使得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去为自己的决策努力想更多的办法。因此,可以想象在大部分保守者都是不喜欢高压的环境下,一旦冲动者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他们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3、3个方法教你用好自身的冲动
由以上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冲动者的优势在于有勇气敢于不同,专注在决策的收益点上,一旦认定是好的机会就会特别有行动力,并通过后续不断的反思来不断的校正方向。可以说,只要方向是对的,冲动者成功的概率非常大。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因为决策过快,做出错误的决策的情况也同样会有,那么,如何运用好自身的优势,用哪些方法去补足带来的劣势呢?这里有三个方法:选好方向,建立关系,修正决策。
选好方向:
做决策的时候问自己一句:“这个决策会毁掉我的未来吗?”只要不会,就勇敢尝试。但一旦做完决策,就必须找同事或亲信一起参考分析自己做出的决策是否正确。这样更有助于保证方向的正确。
建立关系:
冲动者倾向于一瞄准机会就猛扑过去,而不擅长做长远的规划。既然有这个特点,就应寻找一个更小心谨慎的保守者做搭档,邀请别人参与决策讨论并分担一部分责任,保证决策更正确的被执行。
修正决策:
要保持方向的正确,必须经常习惯性的反省自己做过的决策,问问自己是否与你所选择的方向一致。
实际上,工作和生活中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方向,关键是自己内心对方向的定义。如果你的方向是事业上的成功,但每天工作不用心,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就需要反省这些行为是否与自己的方向相一致,是否需要进行修正。
质疑你的冲动,反省过去所做的决策,依赖支持者的帮助,是确保你的冲动的剑更佳锋利,永远指向正确方向的最好方法。
小结:
如果你是那四分之一的冲动者,记得利用好大自然的赋予,了解好自己不从众、先决断再反思,速度做出决策的特点并更好的运用,你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让冲动的魔鬼变成天使,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