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电影简书电影

导演陈凯歌 | 电影是他的宿命,也是他的修行

2018-01-22  本文已影响37人  小赵先生的剑

让人觉得人活一世要活得体面才值得,就像蝉把壳皮蜕在尘埃里,飞去了去看天地的大。| 陈凯歌



《妖猫传》的热映让沉寂6年的陈凯歌又占据了热搜榜。在作品还没有被完全理解的前提下,他的真诚已经打动了大家。电影中美轮美奂的画面,把大唐盛世呈现在世人眼前。

也许就像这部电影的主题所讲:即使一切不过是一场盛大的幻术,我们在抱紧真相的同时,要学会接纳谎言。即使再烂的谎言,在相信它的人眼中,也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情诗。

这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故事也许是假的,但是感情是真的。就像陈凯歌导演所说的,电影“就是要表达你真正相信的东西”。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他是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中国电影导演;他是中国导演里最具备人文气质的一位;也是始终进行着中国传统电影探索的人。

要想看懂他的电影,必须要知道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他的电影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人间风景、吃过的苦辣酸甜;藏着他流过的血泪汗、犯过的错、受过的伤、得到过的温暖和感动、还有遗憾以及那些不能释怀的纪念。

今天就简单结合他的自传以及他的几部有代表性的电影,来聊聊陈凯歌导演的艺术人生。愿给大家以好的启发。

a

-

那一双被书本浸透的眼睛 

-

“让人觉得人活一世要活得体面才值得,就像蝉把壳皮蜕在尘埃里,飞去了去看天地的大。”---陈凯歌

是不是被惊艳到了?是的,上面的文字是陈凯歌在拍完《道士下山》时写的。

如果你读过他的《我的青春回忆录》(又叫《少年凯歌》),那么,相信即使在电影院里他给你看的只是黑暗里打在白色荧幕上的一束光,你也会觉得他已经说的太多了。

1952年陈凯歌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电影之家,属大龙的。用他朋友的话说,他是“播种十分种子收成三果子”的命。从票房成绩来看,有些玩笑是不能乱开的。

父亲取名的原意是洁白的鸽子,就像毕加索画的那只和平鸽。在我们为能背几句唐诗而沾沾自喜的年龄,他已经会背大段排律了。他阅读广泛,记忆力惊人,拍《搜索》的年龄还能背出大段台词。

上世纪80年代,他和北岛在北海的白洋淀一起读诗,到了纽约也是跟陈丹青一起玩。

所以冯小刚说:“在电影演员里,陈道明读书最多,是一名儒将。而陈凯歌和他一样,是电影导演里的儒将。”

经历了文革抄家,上山下乡等激烈运动的陈凯歌,在痛苦和劳动中日渐深刻成熟。他热爱读书,不仅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并对世界、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深沉的哲学性的反思。

“ 阳光下,万物并荣,生而复死;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棵树完全相同,自由就是它们自己……我每次在村后小河中洗脚,都会有成群的小鱼啄着我腿上的伤口,使我得了抚慰;我走上山去,用手指触动大株的含羞草,在叶片收拢的瞬间,意识到尊严;一片黄叶,在溪水的转弯处久久盘旋不去,让我懂得了命运。若说人人都需要欣喜或忏悔的去处,山林就成了我的教堂。”《我的青春回忆录》

从17岁插队云南,到后来因为篮球特长入伍,转业进厂后又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他兜兜转转一圈又回到了当初出发的地方。

所以他发出,谁能保证这不是又一个大圈子的感叹。

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拍电影时,他想起了文革期间和小伙伴拿着手电筒,跳进存放抄来的书的屋子里偷偷看书的情景。他迷恋手电筒行走在书页上的那种感觉。

“细想才明白,那是因为我曾以看电影的方式看过书,知道这件事的可爱。”

《我的青春回忆录》

“ 京戏(电影)里处处都是规矩,京戏里头的人都是不自由的,他们让人拿笼子给套起来了。而真的好戏,应该有好些个活生生的人物,他们不再完全按照书的模式做戏,更不按书的模式做人,是得带着人生,打破人生的规矩。”---陈凯歌

 

腹有诗书气自华。况且还有一个会批判性思考、不停追求创新的大脑。这双被书本浸透的眼睛,通过镜头,总想给别人看一些高妙的不流俗的东西。并且总被新的事物吸引。

如同他的小说,他善于描摹景物,传情达意极其准确。情怀博大深沉,思想深刻。他思维跳跃,总觉得别人能跟上他的节奏。好胜又不肯妥协,所以他走得有点太快了吧,然而这种快速行走,也让他有更多更深的挑战欲望。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看成一个托钵僧,因为我有电影这样一个信仰,可以引导我忍辱、精进,不流于俗,我想继续做下去。”

 

电影是他的宿命,也是他的修行。

b

-

别把彼此的花园叠加

让它更大更美 

-

“你来时我记得便是永远,你转身我经过便是人间。”《道士下山》

这也许就是我们面对一部电影、一阵风雨、一次邂逅、一场人生应该有的态度吧!

1984年,陈凯歌拍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黄土地》,表达了对土地,对农民命运的思索。

这片对你有养育之恩的伟大的黄土地,谁又能说有时它不是你的镣铐和禁锢呢?甚至有可能埋没你。

这部电影获得了银豹奖,标志着中国第五代导演向世界,强行起飞。

除此之外它有点特别:一是掌镜的是陕西人张艺谋;二是他打动了一个叫洪晃的女人。

“的的确确非常震撼,觉得太棒了,完全像一首诗。”1989年,洪晃走进了“诗人”的生活,他们再美国开始了彼此的第二段婚姻。1991年《霸王别姬》走红毯前夕,洪晃离开了。

洪晃评价陈凯歌说,“他是一个很自我的人,心中有块领地,永远是矜持和高傲着的……”

后经历倪萍,1996年尘埃落定陈红,至今。

对此倪萍说,“其实我们都是很好的人,大家要学会尊重发生,尊重选择,我跟他走近过,但从未走进过。”

陈凯歌对走进他花园的陈红说, “两个人在婚前各自拥有一个花园,结婚以后,不是花园变小了,而是花园变大了。花园并不会重叠在一起,变成一个小花园,肯定是更大更美了。”

只能说都挺有才的。不同时期的婚恋确实对他的作品风格有一定影响。

像他拍的《无极》里那些挣脱束缚,反抗命运,追赶自由的人一样。他终于战胜了自身,拥有了幸福稳定的婚姻生活。

陈红说,陈凯歌拍《无极》时最快乐。

你说,得到就失去。

我说,没有开始,便没有结束。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如果艺术创作需要像奴隶渴望自由一样去奔跑追逐,那么爱情的存活就需要先给自己穿一件束身的黑袍。一扯下,灰飞烟灭。

 

总之,在电影艺术领域,陈凯歌导演一直是那只洁白的一直向上飞行的鸽子,即使逆风,他也从未想过放弃。

作者|希音 

编辑|希音

版式|柏舟

电影“就是要表达你真正相信的东西”

那么

你最喜欢陈凯歌的哪部作品?

为什么?

留言区期待您的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