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摄影想法

文字與文化

2022-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正合一

香港人喜歡講「街」字,粵語「街」與「佳」同音,香港人講究好意頭,粵語的「街」叫起來也特別提氣,清脆響亮。

也可能因為香港地方小,好多人一落樓出門就是街道,早晚日夜都要面對,也就再熟悉不過了,另外一個潛台詞的意思,也想說明自己住在市區,而不是住鄉下或郊區。

譬如:

出門買東西shopping 叫「行街」

另外出門銷售的職業也叫「行街」

得閒無聊蹲坐街邊叫做「踎街」

從事一些服務性行業叫「企街」

居無定所生活不穩定叫「瞓街」

衰運倒霉作死討人嫌叫「仆街」

形容到處都是叫「周街」或「通街」

《說文解字》:街,四通道也。

本義:四通八達的道路。街衢相經。

《康熙字典》: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

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族群歷代千百年生活習慣的濃縮和表象,一旦缺少了人文生活的細節,文化就會顯得單調無趣僵硬乾涸,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支離破碎,很難延績下去。

古文字演化中,「文」與「紋」同義,「文」的意象原指鳥獸毛色與樹木紋理,春秋時期孔子所作《周易•系辭》記載:「(伏羲)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八卦系統的一系列表意符號,應該算是中華文字的原形始祖,「文」後來進一步衍伸泛指人類情感意念的特徵、層次和思路。

從「文」到「文字」,以及從「文」到「文化」,是人類文明從遠古到現代同步發展的兩個方向,一個是逐漸具象化,一個是保持抽象性。

從「文」到「文字」,模糊多義抽象的意念被逐漸明確具體定義下來,雖然這種定義也會隨時代變遷而有所不同,形成一字多義或多字通用等等。但「字」的本義是「紀」或「跡」,意指記錄和痕跡,形成了文字表義的確定性。

但「文化」與「文字」不同,「文化」更注重保留「文」所承載的原始本義、符號或圖騰等等,含有更多自然世界中模糊多義抽象意念的特徵,因此也更接近自然事物的本原。

由此可見,「文化」無論是本質的內涵,還是外在的形態,都是比「文字」豐富得多的表現形式,也就更加接近原始意象和生活本義。

文字最高境界是:表達自然事物的神韻,以及人類思想的靈動。然而文化卻不同,其原生態的本質,決定了其從不在乎被標注和定義,因此神韻與靈動一直都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