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

2018-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可可他爸

      我们身边有很多大吼大叫的父母,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控制不住内心的火,一定需要对孩子进行吼叫,但是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孩子在青春期最大的两个问题,1. 成瘾,比如抽烟、吸毒、打游戏、赌博;2. 叛逆、摔门、与你大喊大叫、做过激的事。这两种情况都是来自于父母,成瘾性人格是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叛逆主要是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母亲大喊大叫,焦虑,那么孩子就特别容易暴躁,容易情绪不稳定;而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或者雄,不讲理的话,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是成瘾性人格。

      所有的家庭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迫切地希望父母能够学会怎么样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不过,吼叫有时候也是有用的,比如出现危险的时候,你大声吼叫就会有作用。一个人不需要自责,并且接纳自己,只有接纳自己之后,才有可能改进。吼叫一定会有一个外部触发器,比如看到孩子玩具乱糟糟,配偶将东西乱扔,孩子哼哼唧唧的。然后会有不断升级的想法,就是看到玩具的乱糟糟之后就会想到,为什么总是我来收拾玩具,除了我,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家,所以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就把孩子叫来骂一顿。所以,就是对整个人生的不如意,因由这个触发器迸发出来了,因为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烦恼,让自己的想法不断升级。在地上扔一件内衣就干脆不过日子了。

      那么如何减少自己不断升级自己想法的习惯呢?要学会将自己的过程记录下来,记录和跟踪是有效的减少吼叫的过程,参照以下的模版,我当时什么情况,我的身体反应是什么,我的情绪反应是什么,我又想到了什么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当一次次纪录自己发飙的过程,就会减少自己的次数。

      其实大量的吼叫是有原因的,比如离异的父母,经常感到无助,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喊一声;父母缺乏睡眠的,小的在喂奶,大的又不听话,所以,脾气有时候急躁了;感觉自己没有时间的父母,要养家、供车、供房子,没有自己的时间,一下子想到这些,压力就特别大。每个人其实都是不容易的,当了解、观察、纪录和接受自己之后,才给后面的改变带来机会,否则做不到。孩子的观察能力特别好,就像是一台监视器,每天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能够发现很多我们的细节。比如,孩子会给父母画肖像,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我们的言行在孩子那里是有多么的重要。

      越是大吼大叫的父母,他们的孩子的问题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遇到障碍、学习成绩差、长大之后容易焦虑和叛逆,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也是大吼大叫。所以,大吼大叫无助于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大声地催促。这样会演变成将自己的孩子养成了一个将父母当成闹钟的习惯,他判断要不要走是看父母发飙到什么程度之后,如果还没有疯到一定程度,说明还是可以继续磨蹭的,用这样的方法,一辈子都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大吼大叫之下,孩子会有一系列心里和行为的问题,他没有办法知道怎么做自己是对的。很多孩子说,当父母对我大喊大叫,要严厉惩罚我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脑子都是在想,父母会不会打我,会怎么惩罚我。但是,到了青春期和成人之后,父母如果还是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那么,孩子肯定也会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回击!

      吼叫的来源分析

1. 遗传,爷爷奶奶会吼叫爸爸妈妈,那么爸爸妈妈就会吼叫他。

2. 迁怒于人,人会将一天的怨气发在弱者身上会有安全感。如果你迁怒到别人身上,会引起踢猫效应。老板骂员工,员工骂下面的员工,下面的员工骂老婆,老婆很生气骂邮差,邮差出门就踢了猫,然后,猫挠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老板。如果不断迁怒别人,这个社会的恶性循环就会越来越严重。

3. 吼叫和愤怒会虐待人,有些孩子就因为成绩不好,就被打死;不好好吃饭,被父母用开水烫;饭撒掉,逼迫孩子去舔。

4. 健康问题,有些父母由于精力跟不上孩子,所以,用喊叫来控制孩子。

5. 羞愧的心情,当孩子做错事之后,父母会感到很丢脸,这种羞愧会形成一种力量将它吼出来,似乎就不会这么羞愧了,这也是处理自身压力的一种方式,不过,这样的压力让孩子来承担就不公平了。

      在解决吼叫这件事情前,我们需要带上气质的眼镜,人是有不一样的气质的。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气质,有些孩子会大声地哭(外向),而有些孩子会小声地哭(内向)。哪种对哪种不对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我们和孩子会产生矛盾是因为我们和孩子的气质是不一样的。什么是气质。

1. 活动量,好动不好动。

2. 节律性,有没有节奏、喜不喜欢规律性。

3. 接近还是回避,遇到好玩的是接近还是回避。

4. 适应性,能不能适应陌生环境。

5. 敏感度,对生活中细节的改变敏感不敏感。

6. 反应强度,对外在的打击反应是如何。

7. 情绪本质,比如情绪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外向还是内向的。

8. 注意力分散度,会不会集中注意力做事,还是对被分散掉。

9. 坚持度,做事情能不能坚持。

这些没有对错,只是气质的不同。可以通过量表来测试气质,给自己打分。我们平时所说的,这个孩子乖不乖,好带不好带,应该理解成这个孩子是什么气质,是因为孩子是这样的气质,所以才会这样。这里的前提就是,你需要相信人和人的气质是有很大差异的,就算是夫妻俩生的三个孩子,可能性格完全不一样。当气质不一样的时候,就可以说服自己有一些耐心了,因为你没有给他们下结论他们是不听话的孩子,只是他的气质和我的气质不一样而已。因为气质会产生特别多的争执,比如,妈妈着急说,快点走!而孩子磨磨蹭蹭,因为这是他的气质。如果是因为气质而引发的权力斗争就会比较麻烦。比如,爸爸说,不行得听我的;妈妈说,听我的!孩子说,要尊重我,听我的!当权力斗争发生的时候,叛逆一定会发生。

      如何减少权力斗争,就是父母需要成为那位定基调的人。在定了基调之后,还是需要让孩子知道,这是有弹性空间的。孩子会问为什么需要听大人的,因为大人是孩子的监护人,需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但是爸爸妈妈会尊重孩子的意见,需要问意见的时候需要商量着来,在听我们要求的前提之下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弹性。孩子也会很舒服,因为孩子要的其实也不多。比如,你和孩子说去洗澡,他说再玩一会儿,那么你就给他选择,要么现在就去洗澡,要么就先玩15分钟,然后去玩。孩子会选择先玩15分钟,然后去洗澡。这就是有弹性,当你给出弹性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和你有权力斗争。气质的概念就是孩子和自己之间不是敌我矛盾,而是气质不同,需要相互尊重。

       

      减少吼叫的日常办法:

1. 追踪和记录自己的吼叫,每次有吼叫的时候就记录下来,这是减少吼叫有效的办法。不记的话,有觉知也是不错的。

2. 建立自我同情。就是理解自己,承认自己错了,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不是找借口。当马上要吼叫的时候,就用ABCDE法。A-Ask,问自己是什么触发了自己的吼叫;B-breath,深呼吸;C-calm yourself;D-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他是需要我的尊重,理解,关爱还是需要我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E-emphthy同理心,用同理心的方式和对方进行沟通。

3. 教育孩子的4C法则。

* Communication,很多家长沟通是有问题的,你乖一点,你注意点。这些话孩子听不懂,因为太笼统,你应该表达具体、简练。比如,不要打妹妹,现在不能吃了。然后可以示范给他。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多发挥我和你这样的词。

* Choice,比如,和孩子说,要么现在和我走,要么我自己走。这是选择吗?这不是选择,第二个不是选择,这是威胁。而真的给孩子选择,比如,现在可以和妈妈回家,或者到那里吃一个冰淇淋然后再和妈妈一起回家。现在你去洗澡,或者你看完15分钟再去洗澡。不能是要么现在洗,要么一辈子不要洗。这是威胁。孩子会很痛苦,当妈妈威胁不理他的时候。当孩子没有选择的时候,不要随便说“行吗”,比如,明明要关电视了,还要问他,现在要关电视了,行吗?当说了“行了”两个字,孩子就开始讨价还价。当对方没有徐选择空间的时候不要随便让他选择。

* Consequence,结果,就是需要制定一个家庭规则,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这个结果,和全家人一起回顾上次做的决定的结果是什么,要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看到,上次如果那样做,有可能的结果会是什么,让孩子参与到想象结果的过程中来。

* Connection,需要与孩子创造一对一的时间,需要单独与孩子相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爱。这个时候,需要关注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大喊大叫,你关注下就可以了。比如,哥哥带着弟弟在疯玩,往常就是大喊大叫说,“像什么样,把弟弟带成这样!”。你可以默默地坐在那里陪着她玩,孩子也非常开心,妈妈就耐心盯着他们三分钟,孩子特别喜欢我们关注他们,孩子做很多事就是希望父母的关注。三分钟后,妈妈要坚定地说,好了,再玩5分钟,我们去睡觉吧!孩子爱了你,才会和你说话。父母不要和孩子冷暴力,可以短暂的冷暴力,但是,要把握好度。比如,有些家长会一整天,好几天都不理孩子。孩子的心里会从内疚变成愤怒,从愤怒逐渐转变成失望,然后是冷漠。你越对孩子凶,孩子越想抱大腿,因为感受到了被排斥,但是妈妈就是不抱,这就是和孩子赌气。该原谅的时候就需要原谅,该给台阶还是要给台阶。

     

      有些人就是要吼叫该怎么办?

1.  需要真诚的道歉,不应该说要不是你….我就不会…。

* 应该先后悔,妈妈昨天打了你,非常后悔。

* 责任,妈妈不应该打你,这是因为妈妈修养不好。

* 补救措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承诺不打了,为了补救妈妈带你去玩。

记得下次提前规划,这里需要考虑到孩子的气质。

2. 规划家庭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定会议的议题,定具体的时间,会议通知(晚上七点开家庭会议…),会议中首先要表扬别人,然后提出对方的意见,这个时候需要用到发言权杖,比如,谁拿到筷子才能说话;针对具体一些事情进行讨论,比如,昨天妈妈对妹妹吼叫是怎么一个回事。这容易促进家庭和谐,这里是能够讨论问题的,能够商量的,孩子一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就打人给一个答案。

3. 用定时器,孩子喜欢有秩序感的东西,有特殊规则的东西。有两个人在打架,放一个定时器,10分钟解决问题。有效调动孩子的游戏感,在一定时间内怎么去解决。

4. 运用表格和日历,这有助于避免吼叫,孩子会提前规划。

5. 尽量放低声音,声音越低越有威严感。

6. 用幽默和创意。

7. 适时数数,不是说我数到三你还不做就揍你。而是说数到五,我们就高兴。

8. 重新说一次,刚才说话不好听,重新说一次话。

9. 带着孩子一起想办法,大家一起想想怎么样让对方高兴起来。

我们对待孩子太过苛刻,而对待陌生人非常好。

      对于家人喜欢大喊大叫的情况,其实需要让他们学习,很多人会因为学习来改变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