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菜园子》读书笔记
今天读了丁丽梅老师的《父亲的菜园子》。
首先,作者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写了父亲在电话里描述的菜园子:女儿爱吃的各种菜都有。
接着,描述了“我”想象中的菜园子,“里面的清脆缠绵成一片深绿配浅绿,吸纳着阳光雨露,实在美好。”用拟人的手法。
再次说出自己的疑惑:几十年来父亲一直都不会种菜,他口中的菜园子真的存在吗?
但是父亲常常送新鲜蔬菜,多到“我”家吃不完,要分赠给左右邻居。
第二部分,作者解开了谜底。父亲根本不会种菜,送我的那些蔬菜,都是帮工帮来的。
谎言被揭穿,父亲不好意思,但嘴上不肯服输,领“我”去屋后,“我”看到那里真的新辟了一块地。
“一些嫩绿的小芽儿,已经冒出泥土来,正探头探脑着。”又是拟人手法,生动有趣。
父亲不会种菜,但为了女儿有菜吃,年老了,还学着开辟菜园子,学着种菜。
菜园子和各种新鲜瓜果蔬菜里,藏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最后一段,作者让父亲记得给自己送青菜,表示自己喜欢吃。
这让我想起每次回老家,去看80多岁的外婆,在我们临走时,她总会给我们拿上一袋花生,几个鸡蛋,我总是推脱不要,想让她留着自己吃。
可老公总是开开心心的收下,并嘱咐她:注意保养身体,明年我们还来吃你您种的花生呦。
老人家总是特别开心,如果一味拒绝,她反倒不高兴,觉得我们嫌弃她的东西。
后来才知道,老公的做法比我智慧,更能让老人开心释怀。
文章里,作者用普通的话语,设下疑惑,解除疑惑,揭穿“父亲菜园子谎言”后,真正的菜园子才出现,用这种巧妙的构思描写了父亲的菜园子,事实上表达的是父亲对女儿深沉厚重的爱,和女儿的知恩感恩,传递给我们的是温暖,是爱。
这也让我知道,学习写作,不仅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还需要有一种处处留意生活细节的习惯,要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发现美好,才能记录美好,传播能量。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每件事发生都有它的意义所在,要多看,多想,多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