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里仁第四·用礼让治国真的没有问题吗?
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能用礼让治国吗?这有什么问题?不能用礼让治国,要礼有什么用?】
前文有若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并且反对“和和而和,不以礼节之”。曾经有朋友问我到底什么是礼,我无法用几句话来概括,因为礼是一个广义的词语,说大一点,事物的正面、善面都包含礼。用礼字来组词,我会想到礼貌、礼堂、礼让、礼物、礼仪、礼炮、典礼、敬礼、礼拜、礼数……,这是现代人熟知的词语,如果能弄懂每个词语,礼的体和用就都知晓了。
孔子提倡礼让治国,我觉得古代礼让一词和今天意思一致,落脚都在“让”字上面。如今城市道路车水马龙,为此国家出台车辆礼行人的政策很有必要,开车不急那一脚,做到减速让行既为别人,也为自己,想一想自家的老人孩子是否也要过马路。每每遇上堵车,总有一些人把喇叭按得声嘶力竭,用我妈的话来说,开车总比走路快。
六尺巷的故事广为人知,也是礼让的最好事例之一。关于建造房屋之间的纠纷,我在农村老家看到很多真实事例。和城市的商品房不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家家户户在自己建造楼房,有时候邻里之间确实会为了那一米两米争吵,而背后的逻辑多和迷信有关。你家的基准线不能超我家,至少要持平,如果你家比我家靠前,风水上就被压制;你家盖三层,我就非得在已成型的二层楼上加盖隔热层,生怕“低人一等”;不能砍这棵树,因为算命的说树被砍会有大灾大难。诸如此类使我想到六尺巷故事里的让墙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所以要做到礼让治国,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提高人们的整体素养,如果不迷信,我上述所看到的或许就能避免,就像孔子和子夏讨论“绘事后素”时,子夏领悟到“礼后乎”的道理一样。
另在在我看来,以礼让治国更多的是体现在内部,对外和他国外交时,平等才是重中之重。不能说他邦无礼,我们还要继续忍让,远的朝代我们无法真知,但是中国近代史就能教会我们独立平等是何其重要。
欢迎关注、转发、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