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原创谈古论今岁月拾遗中国传统文化

治国平天下(5)

2023-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君主生财之道


上文讲“君子之道”,接着论述“生财之道”。

从事生产的人多,人浮于事的情况少,适应农时,及时安排生产,量入为出,国家就能长久富足,这就是君王的生财之道。

文章前面都是批判外本内末的敛财之行,到此从正面提出君王真正的生财之术,是以民心为本的治国之道在施政实践上的具体化。

《大学》原文是: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所谓“食者”,拿俸禄的人,指纳税人供养的人。朱熹引用《吕氏春秋》中的话来解释,非常恰当,即:

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

曾子接着说,仁者以财来完善自己的德行,散财于民,让人民富裕;而不仁者以毁坏自己的德行来发财,就是与民争利。

现在我们经常说,年轻的时候,牺牲身体来赚钱;年老后再花钱来保养身体。这种说法虽然层次上低了很多,逻辑大体一致,都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君主好仁,以民心为心,则臣民没有不感恩戴德、崇尚忠义的;臣民崇尚忠义,必然尽心尽责,善始善终,把分内的事情都做好,国家府库里的财富自然充足,也不会被胡乱挥霍,这不就是君主的财富吗?

原文有一句“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比较难懂,我理解,它的意思是说,臣民尽忠尽责,则国家府库里的财物不会无缘无故的丢失、被挪用、被贪污、被盗窃,这难道不是君主的财富?

鲁之贤大夫仲孙蔑(孟献子)说,出行以车马代步的士大夫不计较家中鸡豚的多少,夏天丧祭不缺少冰块的卿大夫不专注于家中牛马的生息繁衍,拥有采邑的爵侯不豢养为他搜刮民脂民膏的家臣,家中与其有这样的聚敛之臣,宁可存在监守自盗的家臣。

曾子说,孟献子这是告诉我们,国家不以财利为利,而以忠义为利。掌管国家政务的人,一切向钱看,必然是小人本质。他做得越好,对国家的危害越大。这样的能人,不如没有。

这句话的原文,似乎把朱子也难住了,其实是没有理解“为善”的含义。

治国平天下小结


被朱熹列为《大学章句·传十》的这些内容,是讲君主如何把国家治理好,即治国之道。曾子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但都仅仅围绕民心这个核心,即治国之道的核心是君主须以民心为心,本质就是一个“恕”字,这就回归到了君王的修身立德问题,只有拥有这样一颗治国的正心,才有可能实现平天下的宏大理想。

自孔子开始,儒家向来以王侯之师自重,以天下大同自任。曾子论述君主如何平天下,并不是为某个个人出谋划策如何去获得天下,而是为天下苍生谋幸福。可惜的是,太多的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人生一步步向上奋斗的台阶,根本没有领会大儒的深刻而远大的追求。曾子的本意是要告诫大家,不论什么阶层的人,都要修身,即使君王也不能例外。

换言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还在诚意正心修身,而不首先在功业大小。所以说,立德第一,立功第二,立言第三。如果误解了曾子的意思,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何必去读?

----《我读大学2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