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式打甂炉与湖南土钵菜,你更爱哪家的?
边煮边食,打甂炉的热香,土钵菜的鲜香,融洽在食客们欢声笑语间,无论人世如何地变迁,这炊食一体的方法,人们推崇的饮食智慧,总是能够烫贴着人们的心灵,抚慰着他们追求美食的味蕾。
粤式打甂炉与湖南土钵菜,你更爱哪家的?
文/茉莉
粤式打甂炉与湖南土钵菜,你更爱哪家的?广东人在冬季的时候最喜欢结伴去“打甂炉”,这种饮食习惯由来已久,也有写成:“生酒鲟鱼会,边罏蚬子羹。”清代《广东通志》记载:“冬至围炉而食曰打边炉”,也就是说人们将“打边炉”认为是喜庆团聚的饮食方式。
打甂炉与火锅类似,但又有些区别,通常广东人认为的“甂炉”是指用瓦(缶+掌)(沙锅)来当作盛器的煮食方式,在桌子上生着木炭炉,上面的沙锅里的食物冒着热腾腾的香气,通常是已经焖煮至入味的羊肉、狗肉、鸡肉或是蛇肉,大家围着炉火,说着话,翻动锅里的肉,吃完焖煮至绵软的肉之后再加上二汤,接着涮食其他的肉类或者是蔬菜,这是很多广东人记忆中的冬夜里大排档最温暖的画面。
一般人说的火锅,通常是指有汤底,汤底又分清汤、药材、粥水等,涮食的是自选的食物,这些食物有些是加工成半成品的,例如羊腩、羊骨、各类肉丸等,更多的是生的食物,例如鸡肉、羊肉片、牛肉片等等,火锅并不需要提前将肉类以酱汁焖煮,在涮食过程中以保持原味为主,然后客人自己佐上喜欢的的酱料,例如有沙茶酱、腐乳酱、姜葱汁、椒圈豉油、辣椒酱等,各家根据沙锅的种类,配有相应的酱料可供选择。
渐渐地火锅成为风行的餐饮经营模式,这类主题一年四季都不间断地供应着火锅。而“打甂炉”中的各种锅也开始成为单品或者爆品出现在主题餐厅中,例如有香辣海鲜锅、鸡煲、蛇等以煲仔菜为主打的。煲仔菜有两类不同的风味,一种是拥有浓郁的酱汁,食物须经一定时间焖煮的;另外一类是清汤类以突现食物的原味的汤菜。
广东人讲究热菜热吃,所以煲仔菜讲究的是暖香和味。与煲仔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常德的土钵菜。近年在广东,以常德土钵菜为主题的餐厅也开始被人们关注着。
在常德,土钵菜也被称为钵子菜,炖钵炉子菜或者炖钵菜,都是指将食材事先烹调好,再用炖钵砂锅或金属小锅盛装,随小火炉上桌的饮食方式。所谓“一滚当三鲜”,常德钵子菜就算是在热腾腾的夏天,也是就着火炉加热的,可以令到食物保持鲜香。现在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木炭,加热时采用的是环保蜡,燃烧时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热力控制得当,恰到好处地加热着菜式,热力又不至于辐射到食客身上。
经营土钵菜的餐厅都以常德的特色菜作为餐厅必点的菜式,例如有常德土谷鸭钵,香浓醇厚,选用的是谷鸭,采用放养的方式饲养,再加上精选的稻谷作为饲料,鸭子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长,自由活泼,运动量大,肉质纤维紧实,有咀嚼感,营养也自然丰富。制作土谷鸭钵的配料不复杂,豆瓣酱和生晒酱油不可少,选用干香的辣椒,将鸭肉氽水去除异味,再放到锅内加入菜籽油煸香,加入酱料、配料和香料,再加入上汤焖煮至入味,出锅时加入青椒点缀,盛放到锅里,以炉火炖热着吃。
也有以牛三鲜作为主打的,虽然只是由牛腩、牛肚和牛筋这三种牛杂制作的平民菜式,但是却打造得很有个性。首先在选料上很严谨,牛腩选的是不肥不瘦的,太肥的油腻没有咀嚼感,太瘦的粗纤维多口感不佳,牛肚必须是选用白肚,牛筋比例恰到好处,牛骨是为了增加菜式的味道的层次感。炖牛三鲜酱料是关键,其中除了必须用的花椒、辣椒干、桂皮、香叶、辣椒干之外,再加上来自湖南的大肉姜和小黄姜,两种姜有不同的风味,最后加上特制的牛肉辣椒酱、酱油和菜油。切制牛三鲜的刀工很是讲究,大小均匀,粗细一致,这样在炖煮的过程中,三种主要原料的软绵程度,才会达到恰到好处。制作方法须沿用传承的小火慢炖,不取巧,不用高压煲,耐心地料理,慢火焖炖,食物经过热力的转化,将鲜美的味道激发出来,没有一点牛的膻味,这样做的牛三鲜才能令人食过难忘。
土钵菜馆的经营也很有特色,追求原汁原味的健康美食,在选材上他们乐意依照养生古训“不时不吃”,因应季节的变化推出当季最新鲜上市的菜品。餐厅一般是不设菜单的,客人们可以亲自到点餐区看到实物来点菜,菜式的成品或是菜式的食材搭配,都让客人亲眼目睹。
粤式打甂炉与湖南土钵菜,你更爱哪家的?边煮边食,打甂炉的热香,土钵菜的鲜香,融洽在食客们欢声笑语间,无论人世如何地变迁,这炊食一体的方法,人们推崇的饮食智慧,总是能够烫贴着人们的心灵,抚慰着他们追求美食的味蕾。
原载《中国烹饪》杂志"粵味存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