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
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管前一天晚上应酬或者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第二天基本上还是会准时到公司,几乎不迟到。当然,除非生病卧床不起另当别论。为什么会养成这么一个习惯?细想之下,应该是在四个阶段形成的。
第一个阶段应该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当寒冷的冬天来临,那时候的家里不要说空调了,连电都只供应半天,大部分时候用煤油灯和蜡烛来照明。取暖的方式,白天靠用嘴里的热气哈手、跳脚解决;晚上只能盖上厚厚的棉被。所以,到了早上,很不情愿离开温暖的被窝。在那温暖的被窝里裹着,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连上学都不想去。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来到我床边,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跟我说:“男子汉,咬咬牙,一骨碌就起来了。”然后,让我用冷水洗脸,这样可以让自己彻底清醒。大概坚持了一个冬天,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早上赖床的习惯。每天清晨,只要一睁开眼,就会起床,根本就不需要闹钟提醒。
第二个阶段应该是在高中阶段。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要想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军;而是念书。初二的时候,我眼睛就近视了。因此,军人梦于我彻底无缘。留给我的就剩华山一条路——读书。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整个高中阶段,晚自习结束后,再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继续学习几个小时,直到深夜十二点以后,一般到凌晨一点左右睡觉。第二天早上,六点之前,天蒙蒙亮就起床去教室晨读。三年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五到六个小时。到现在,我的睡眠也保持在这个时间跨度。
第三个阶段应该是在儿子出生的第一年。儿子在大冬天来到我们这个小家庭,第一个月,奶水不足,需要奶粉补充,才够小家伙吃。第一个月的时候,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儿子基本上两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奶。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当我刚要昏昏欲睡的时候,就会听到儿子的哭声,太太坐月子,就会推醒我起床去泡奶。连续一个月下来,导致我的睡眠很浅。晚上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潜意识当中觉得是不是孩子又饿了。
第四个阶段应该是在工作三年以后,自己从基层逐渐走上管理岗位的时候。为了适应管理岗位,得到团队的认同,我看了不少管理类的书,也参加公司有关公司管理的培训。但是,从实践得来的经验: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以身作则”。一个领导自己经常迟到早退,然后出台制度对其他员工的迟到进行处罚。这样只能造成让团队成员口服心不服的表面服从状态。如果领导以身作则,准时,甚至是比规定时间早到十五分钟,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后,不要说团队人员,领导和老板也要对你刮目相看。当然,管理除了以身作则以外,还有其他要素,这个课题以后有空再展开。
也许是农村出生的经历,让我养成并懂得了:勤俭努力,耕读传家,不仅对自身可以起到修身齐家的作用;同时,对家人和孩子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而且能够把这种无形的力量,形成传统融入到孩子的为人处世当中去。
当然,我身上也有不少缺点需要更正;但是,好的习惯已经让我获得了家庭、事业上的提升,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这里必须感谢我的太太,婚后的男人需要一个女人不停的鞭策和鼓励,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在自律方面,女性永远比男人优秀。正因为太太对我生活习惯、谈吐的稳重方面,经常提醒我,让我改掉了不少陋习。
因此,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续精进的过程。而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是自己想要改变;然后在外力的推动下,才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