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轻松,“念”在当下
我3月初在春天成长学院分享画画经历后,Apple教练约我采访,两颗追求美好的心灵碰撞,共频共创。。。
Apple:我是被您的“感觉”吸引过来的,这个感觉首先来自您的画,类似上面这张,我特别喜欢这幅。能谈谈怎么想到做这么一幅画的吗?
高平:有朋友称之“禅画”,我觉得各人看有各自的味道和解读。因为每个人的视角、经历、状态、意识层级不同,看到画面的感受也不同。
这幅名字来自《金刚经》,我有段时间常在喜马拉雅听南怀瑾老师解读的《金刚经》;有一天脑海中冒出“波澜不惊”四个字,我觉得这“波澜不惊”好好呀,想要画出来,然后画了这样的波浪。旁边的缺口,画时不小心带过擦掉,修补很费力且效果不好,我干脆不补了;再看觉得有动感,这个不补的心境也符合这六字:不惊,不怖,不畏。
当下的发生都是OK的,接纳它,顺其自然就好了。既然已经擦了,且不急着修正。索性视角拉远一点,重新看,还觉得好有创意。
Apple:听您这么一介绍,感觉画画是一件特别随性的事情。而且听说您学画时间也不长,有些人要很努力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似乎您可以不费力就搞定。就像这幅“定生慧”一样,寥寥几笔,就能让人有感觉。这也是一种能力吧。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高平:这幅是早期作品,笔墨还挺粗糙。大家说构图不错,不过我没做过特定的研究和学习。您问怎么做到的,我觉得是放松,一种放松的能力。因为我们身体里储存了大量的紧张,做事时总担心,就像画画时担心画得不够好,身体会处于紧张状态。
这幅“定生慧”的座莲画得歪歪扭扭,像儿童画一样,但我觉得没关系啊!如果现在画,笔触会顺,线条会更柔和,因为现在我比当时放松多了。当一个人很努力想实现一幅好作品时,感觉很难放松,有个紧张机制提醒他要画得最好、画得最好……人的手和脑有一个连接系统,手画,潜意识会流淌出来。带着这种流动的生命力,不设限、不设目标、放松,结果自然不会差。
Apple:我觉得您本人和画风真的很像,总给人一种很舒服(亲和、豁达、淡定)、状态超好的感觉,而这个刚好是很多人追求的。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
高平:我觉得有些是天生的,比如亲和,我是家里老二,从小察言观色,父亲随遇而安、有包容心,可能我带着父亲的基因;豁达可能结合了环境因素,小学到高中在东北10年,环境让我形成了那种爽朗、大气、好说话;后天因素也有,依赖于自我的觉察与修炼,我常提醒自己对人和事不执着,顺其自然;从事教练后,能从更多视角看到更大范畴群体和系统的需要,特别是有意识地觉察蛮重要。
Apple:这种修炼与孩子相处上如何进行呢?我深深记得您的一幅画,您介绍过给一位妈妈做教练时画的,画上写着“只有允许不改变,改变才发生”。
高平:谈我自己吧,这些年内外兼修,我感觉有两股力量螺旋上升。一方面是向内看,做自我觉察。当我看见孩子一些行为时,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看不惯她的行为?这个行为触及了我的哪个情绪点?情绪的背后有什么?”然后再观察我有没把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或自己做出来。另一方面向外学。比如去上课,总会收获一些金句指引我如何修炼人生课题。最初我的课题是如何爱自己,怎么放下对亲密关系、对孩子的期待。
Apple:恰好您提到“爱自己”了。似乎是很多人的功课?您有什么建议?
高平:我觉得“爱自己”不光是意识,更多是行动;”爱自己“就是做自己当下想做的,特别是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比如我,画画是以前不曾做过的,当我想做就做了,然后我很享受画画,也通过画画在微信交了好多朋友。这个过程中我既在唤醒别人,也获得很多快乐。
这里要区分:想法是当下的。比如你以前想全球旅行,那爱自己是不是就要去?当然可以,但这个行动在为你的过去服务。“爱自己”不用拘泥于过去,当下的心愿是什么就去做。现在如果没有全球旅行的心愿,就不用纠结了。
Apple:您说到这个,我想起心愿清单。每年给自己立flag,好像很多人都为了有个清单呀?
高平:你一说,我也想起老师要我们写心愿清单,然后隔段时间看。我发现自己每次看就内疚或生气,因为什么都没干嘛。我决定如果当下有想做的任何事,不要考虑太多,比如时间啦、别人怎么看之类的,想到就做吧。
我相信这次疫情后很多人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五个字。很多人,也许因为一个简单的“想要”没有发生而抱憾终生。毕竟,死亡和明天,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哪个先来。想淘宝买东西,马上把手机打开,不等明天。说不定明天货断了或忘记了。
Apple: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念头呀,怎么知道哪个应该哪个不应该做呢?
高平:是的,所以就不要想太多,做了才知道应该或不应该或没有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念头如果一段时间冒出来两次,我就把它当直觉或理解为上天的安排,着手去做。我觉得这是为自己服务的精神。我观察70后的自我服务精神较少,可能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多被强调的是为集体服务。当你开始真的“为自己服务”,就可以活出自己。当然不能走极端,要确保自己的想法符合团体规范和道德法律。
Apple:刚才您提到“为自己服务”,现实是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定目标,奔跑在追寻目标的路上,这一点您怎么看?
高平:我不主张定目标,原因是它易让人进入负能量循环。一旦定了计划又没做,带来的是外部和内在的双重否定,就给自己增加负能量。我曾经画过一幅画“负重前行,忘了快乐的滋味”。
我觉得目标的本质是责任。如果一个人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做,他不需要任何监督。如果每个人都有100%的责任心,目标的设置就没必要。所以管理者如果关注在如何激发下属的担责感,就不需要管理目标了。有担当的人自然会让结果发生。
Apple:特别欣赏您说的这一点,有时候人们也许是为了有目标而定目标,所以认清楚为什么而做很重要。什么样的行动是可持续性的?
高平:我觉得可以先看看自己做的是不是新的尝试。当人们做新的事情时,能量和状态往上走。一个人如果总在旧关系,旧程序里纠缠,是一件很浪费生命的事情。
然后再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行动,是什么在驱动自己呢?有时可能惯性使然,有时可能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或迫于环境。但这种令人负重前行的行动无法持久。所以可以顺藤摸瓜问自己:“我做这些背后的渴求是什么呢?满足了别人的期待,我会获得什么?”,这样就能得出来自己的动力部分。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做时,行动力很强大,且内心充满希望。
Apple:的确,当我们感受到希望时,一切发生都会不同。此刻我也感受到了一种平静,就想到您这幅“心若安在”图,这幅画怎么发生的?
高平:这张图疫情期间画的,受一次公开课老师启发,她说“把担心换作祝福”,我觉得说得太好了。我发朋友圈时还写了一段:“焦虑和恐慌源自念头,如果无法停止这个念头,就请做自己的观察者。”
当我们觉得不安,可以尝试做个转化。如果有担心,把担心转化为祝福。比如现在国内疫情虽然好转,但也需要做好防护。如果我担心家人出门被传染,我可以祝福家人一切安全,祝福身边没有感染的人;如果有些事已经发生,就在发生的里面找到感恩之处,因为任何发生都有值得感恩的,甚至疫情里有许多值得感恩的,比如坚守岗位的人们。
祝福和感恩的能量很强大,当祝福升起,内在空间就弥漫着祝福,负面能量就无处存在了;感恩会让爱流动,心就安在。那时,内心的喜悦和宁静像莲花一样盛开。
Apple:从上面谈话中,我感受到一个词——“当下”,您其实多次提到。同时您也有这一幅。您可以就这个话题分享多一些?
高平:我观察大多数人想到未来,心会不安定,因为有担心和焦虑。所以,不时静心、放空,释放自己很重要,可以让身体和脑力恢复更快,从而也能更接纳,更开放,更安定,更少评判,更少设限,更少情绪。
我在喜马拉雅录了一些冥想,不同主题,不同需要的人可选择自己想听的跟着做。做的过程就在当下,与自己在一起,感受和体验内在能量的升起。(喜马拉雅APP搜索:“高平教练”)
Apple:谢谢您的分享,最后可否用一个比喻形容当下您的生命状态?
高平:我看到了:一叶扁舟,顺流而下;
路上会看到其他的人和船,也许向不同的方向走,也许结伴一段行程:
也会看到沿途岸边的风景。
生命状态的比喻里,我为什么看到的是一叶扁舟呢?
可能一个人是注定的,孤独之美,家人、孩子都只是生命中一段旅程,最终陪伴你的还是自己。
如果自己放松,河流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看到沿途的风景。
旅途中的每一个生命过客都是送礼物来的,如同我今天拒绝了一个商务意向电话,结束后我想,这是上天给我一个什么样机会呢?我是不是错失了一个商机?后来我想我已经收到这个礼物了,就是我接收到的一个信息:有人把教练训练当做技术训练。所以我更坚定自己做的事,我在教练训练营中更多强调“道”(状态)的部分,让大家不要死抓技术。也许短期可以靠技术,但无法持续和长久。“道”的海洋里遨游,更畅快自然和发挥出优势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