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讲的从来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放下的智慧

2020-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朵知我意

佛教从达摩祖师传入我国,经历几代祖师到六祖慧能,发扬光大,从此学佛之人日益增多。

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对禅的最高阐述,也是对人心的最高指导。

有人剃发出家,进入寺院修行,俗称出家人,也叫出世之人;有人在家修行,在红尘之中磨练自己的内心,被称为俗世之人。

出家之人,从穿着,外貌,行为,表达着对佛祖的敬畏,也表达着学佛的决心。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有人对于出家之人总是有太多的误解,认为他们不干活,只是享受着别人的供养,每天就是吃斋念佛,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建树,但是佛家也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做法。

六祖徒孙百丈定下的规矩。

他规定不管任何人都应当下地劳作。他认为作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不能像寄生虫一样,吸取俗人的血汗。因此他要求所有的僧众,必须腾出时间来开垦荒地,从事耕种,自食其力。后来百丈活到九十四岁高龄,还与门人一起工作,门人不忍看他太过劳累,就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百丈一连三日都没工作,但他也没有吃东西,之后门人将工具还给了他,百丈因为工作了,也就不再绝食了。

从很早以前禅宗之人就明白的道理,但现在的人们都渐渐的抛弃了。

这几天一直都能看到说,佛教兴盛的国家,都灭国了,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佛家固然提倡慈悲为怀,可是佛家依然有怒目金刚,对于不平之事,也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不是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放下的智慧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欲求不满的结果。人总是在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老话讲一山望着一山高。

这次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人的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什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听一听也就过去了。如果一直放在心上,就是对自己的惩罚了。

复旦大学陈果说:“一件事尽心尽力的做了,对于结果怎么样,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尽心尽力的对你,你对我怎么样,对我来说无所谓。”

这就是放下的智慧。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结果,那么就无法享受过程,对于过程所有的努力,就全盘否定了。

如果我们尽心尽力的对一个人好,却得不到回应,难免伤心。所以,对于不确定的事,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一切事情,问心无愧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