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心理教育

培养兴趣的利器——多看效应

2017-01-14  本文已影响291人  江梦柳_Joy小开酱
培养兴趣的利器——多看效应

在学生时代,我并没有发现对某一件事特别热衷,每次要填写兴趣栏、爱好栏,都总是胡乱编写一个。而毕业以后,时间不再像学生时代那么富裕,兴趣反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导致自己总是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放不下。并且这样的学习热情不再是被家长和老师挟持,而完全出于自主的选择。当学习时被打扰,或者这股学习的热情被质疑成失心疯时,甚至会生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基因突变了吗?

在读到万维钢最近的日课“喜欢=熟悉+意外”时,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万维钢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一个效应,叫做“多看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多看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会单纯因为自己熟悉某个事物而产生好感。社会心理学中,这一效果也被称为“熟悉定律”。这一现象所囊括的事物十分广泛,例如文字,画作,人像照片,几何图形及声音等。

多看效应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重复,而是一种熟悉和新奇的结合。纯粹的重复会导致审美疲劳,而在熟悉中增添一些变化;或是在一些意外的场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会在情感上产生美好的感觉。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中这样的运用也不在少数,比如豆瓣音乐个人电台的设计,会在新音乐推荐中掺杂着几首你熟悉的老歌,总能让人感到惊喜。又比如一股又一股复古风的袭来,在过去的元素中融入一些新鲜的设计,会特别让人迷恋。在学术界也是一样,最容易申请到研究经费的课题,往往是那些在成熟的概念里添加一些革新的想法。

为什么我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学习热情比年少时的我强烈许多了呢?因为我发现,当自己处于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里,经常会产生手足无措、畏惧不前的情形,往往当下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或是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

而过了一段时间,亦或是几个月、几年,当同样的一个概念再次出现时,会突然联想到过往曾经的相遇。也许此时的我依然对这个领域不在行,可是每一次意外的相逢,都会在过往的基础上让我萌生更多的兴趣。如果把某一个领域的学习比作一个空白的色块,那每一次意外的相逢就好比在这个色块上涂抹上一层淡淡的颜料,最终,它也许就形成了我人生中一块色彩浓烈又特别的存在。

比如说写作这件事,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当上笑来的写作课时,我毫无行动力,可是当过几个月在和菜头的专栏里也读到他对写作的看法和鼓励后,过往曾经的输入被唤醒、被连接,产生关联和化学反应,最终萌生了兴趣,慢慢我发现自己已在路上。

万维钢对“多看效应”还做了个强大的类比,将多“多看效应”与“刻意练习”联系在了一起。在舒适区的认知就是指熟悉的事物,在恐慌区的认知是新奇的事物,而在舒适区与恐慌区之间的学习区,充满着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而最好的刻意练习就是在学习区的练习。

熟悉xdite元学习课的同学应该对这个概念也有些熟悉,在元学习课中,xdite就着重强调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用未知去理解未知,而要用已知去理解未知。而所谓的“用已知去理解未知”,就是所谓的陌生又熟悉。利用多看效应,不仅能培养兴趣,还能克服学习的恐慌。

想要一个有趣的人生,那就收起我们因陌生或者不熟悉而天然产生的抗拒吧。我们并不需要在每一个时刻都对任意一件陌生的事物去做了解。但是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刻,你会与之再重逢,而你过往的一点点了解和开放的心态,其实为未来的你埋下了一颗名为“兴趣”的种子,让它在那里静静等待着“多看效应”来为它施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