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留下的足迹

《清醒思考的策略》- 两个自我

2019-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理查德成

一、两个我

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位叫“体验自我”,一位叫 “记忆自我”。

体验自我

体验自我,是正在经历眼前这一刻的意识。以你为例,你的体验自我现在正在阅读这段话,它一会儿可能还会经历切换到另一个app或者关闭这个网页。体验自我的经历,不仅仅包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还包括所想所感。它感知着你的身体状况,情绪状况。所有的这一切都会融合成一个独立的瞬间经历。

一瞬间有多长

一瞬间又有多长呢?在心理学家眼里,一瞬间大约是三秒钟。三秒钟是我们感知到的“当下”,即当下所经历的所有元素集合。一段更长的经历,是由一系列的独立瞬间的经历组成。人的一生,大概会经历5亿个瞬间。

经历粉碎机

所有一瞬间经过大脑的信息如何被加工呢?答案是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永久的消失了。可以用个小实验证明一下:在昨天的20:00:08,你具体经历了什么?也许你端起水杯喝了口水,也许你望向了窗外,也许你看了一眼手腕上手表显示的时间。无论这个瞬间的经历是什么,它都已经永远地离你而去,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经历会留存下来,所以我们本身就是一台巨大的经历粉碎机。

记忆自我

记忆自我是没有被意识丢弃,而是被加以保存、评价、归类的极少数经历。如果在昨天的20:00:08,你暗恋许久的女生忽然向你表白,那么你的记忆自我现在应该能清晰地记得这件事儿。

二、你快乐吗?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展现这两个自我的区别:你快乐吗?

如果你咨询的是体验自我,那么它会告诉你这一瞬间的经历以及身体心理状态,忠实的告诉眼前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你,你快不快乐。如果你咨询的是记忆自我,那它会对你的总体情绪进行大致归纳,你过去一段时间的感受如何,以及你对生活现状的总体满意度。

不幸的是,这两个自我很少会给出相同的答案。记忆自我总是比体验自我更加开心一些。记忆自我自带有色眼镜:很多事情,不论体验自我觉得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事后回忆起来,都会比体验自我更加美好。这也意味着不能相信回忆的力量,因为回忆总是出现偏差,记忆自我会犯下很多严重错误。

峰终定律

有人做过这样一组实验:

  1. 第一轮测试
    将实验者的手放入14摄氏度的冷水里一分钟,这是一段相当不愉快的经历。

  2. 第二轮测试
    将实验者的手放入14摄氏度的冷水一分钟后,还需要将手放入15摄氏度的冷水30秒。

实验一结束,研究人员便立即询问实验者更愿意重复哪一轮测试(实验者不知道到时长)。80%的人选择了第二个,这是个没有道理的决定。客观看来,第二轮测试更糟糕,因为实验者除了承受第一轮测试的全部痛苦,还需要承受额外30秒不甚愉快的痛苦。

诺贝尔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将其称为“峰终定律”。人们对事件“顶峰”(事件的高潮,最激烈的瞬间)和事件的终点的记忆最为清晰,而其他部分记忆都难逃粉碎的命运。上面的实验中,第二轮测试的结尾比第一轮测试的结尾舒服一点,所以大脑会认为第二轮测试更加愉快,尽管在客观的体验自我眼里,第二轮测试不如第一轮。

时长忽视

如果一段经历中的感受波澜不惊,没有太大起伏,那么这段经历是长是短对记忆自我来说其实无关紧要。举个简单例子:一段无聊的假期,都呆在家里,无论是呆了三天还是五天,事后回忆起来对此的记忆大多是一样的。这种认知上的偏差被称为“时长忽视”,是记忆自我继“峰终定律”后,犯下的第二个最为严重的错误。

三、谁更重要?

体验自我善于挥霍,所以所有被认为“有意义”的东西,都是记忆自我带来的。根据逆“峰终定律”,只有那些拥有极端的高潮和低谷的经历,才会被记忆自我深刻记录,并在以后的回忆中一一放映,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愉悦。所以现在多数人都选择了“极端生活”,标榜简短而高强度的愉悦感,却极少珍视安静,持久,稳定的快乐,因为这些“平稳”的东西,最终都会被记忆自我摒弃。

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究竟哪个更重要呢?很明显,两个都很重要,至于两者之间的平衡,目前也没有任何理论依据说明天枰是需要更偏向哪边。然而现代人过分重视记忆自我,并生活在对回忆的收集之中,而不是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好好想想吧,究竟哪一个对你更重要:是一段美好充实的生活,还是一本装满相片的相册?也许下次的5天旅行,只需要花三天拍照,而剩余两天,用眼睛和心来观察体会沿途的风景。


2019-10-31 00:44:00
摘抄整理自《清醒思考的策略》第20章#两个自我 为什么你的生活不是一本相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