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人
记忆中的摩洛哥,或者说,马拉喀什,总是色彩斑斓的,蓝的天空,红的城墙,白色的行人,多姿多彩的世界,让人一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便会流连忘返。
那些年,那些人在这里,没有什么是单调的。广袤的沙漠,荒凉的戈壁,走着走着突然就看到绿洲,心中一开始凝绕着的当地人都是怎么活下来的同情瞬时变成了好像成为他们的羡慕。黄土地上的人过得肆意又从容,戴着头巾的妇女每天太阳高高升起才走出家门,偶尔手里牵着一两个小孩子,互相之间亲切地交谈;男人穿着白色的长袍,走在街上步履生风,一扫马拉极致的干燥与酷热。作为旅人,我们只能每天拿着两大瓶水,暴走在各大景点上,记录下这宁静的世界。
那些年,那些人我还记得仿若一千零一夜的达吉玛广场,彻夜通明,男女老少一起围着跳舞,或者坐成一圈听说书人讲故事,我虽听不懂,却能感受到说书人语气中浓重的情感。麦地那里两块钱一杯的鲜榨果汁永远是我心头的最爱,冰凉的口感,甜腻芬芬的滋味长留舌尖。我还记得集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五颜六色的地毯,闪耀着银色光辉的茶壶,绘制着精致图案的碗碟,形状特别穿起来格外舒适的尖头鞋,都令人爱不释手。我尤其还记得我们温馨可爱,充满着各种交织文化的公寓,人与人之间即使观念相差万里,还是能在相互矛盾中找到一个最佳的距离和平衡点,谢谢我的意呆利室友安娜,陪我一起走过这段旅程。思念,顿时无处安放。
那些年,那些人 那些年,那些人很喜欢自己来这里当志愿者的项目,让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们,谢谢我的异国小伙伴和摩洛哥朋友,你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一种迸发的活力,和一种天生的激情,一如你们艳丽动人的外表。我记得第一次踏上摩洛哥的土地,便受到了一群路人用蹩脚的中文日文韩文向我打招呼的场景,他们微笑着,带着有着些许好奇,些许戏谑的眼神,一切都是我在自己国家从未感受到的。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一样,我与周围的人肤色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一样;我又认识到了自己的相同之处,我们都是带着真诚与微笑,一点一点磨去固有观念,相互改变的个体。
那些年,那些人 那些年,那些人除了日常的工作,我们还走过了壮阔的撒哈拉大沙漠,一路上路途遥远,我们经过了废弃的古城和干涸的河流,仍有老人居住在一个个仿若静止的古堡中,如他们祖辈一般生活着。走进沙漠,一切都不一样了,拍不出的星空留在了心底,带不走的驼铃声仍回响在耳边,夜晚时的鼓点与歌声,早上一边走一边看见升起的太阳,太美太美的场景,让人就此沉迷。我们无法走进三毛的世界,却能用双眼去看她看到的世界,让心灵沉淀,让故事永恒。
那些年,那些人 那些年,那些人我们还走过海边,路过蔚蓝得不可思议的大西洋,遥望西班牙(得土安);见过蓝色的舍夫沙万,蓝色小镇仿佛是童话一般,登上山头听小哥弹吉他;我们走进菲斯,看皮革厂和世界上最贵的马赛克,五颜六色的染料与砖块,浓缩着摩洛哥绚丽的文化;我们在梅喀内斯遇到了一场婚礼,新娘笑的一脸甜蜜,坐在轿上接受众人欢呼。我们一路由南向北,步履不停,留下了最美的时光。
那些年,那些人 那些年,那些人 那些年,那些人 那些年,那些人最美的时光留给了最美好的地方,我爱你,摩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