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不能越习越复杂

2023-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学习之母不应变成后娘”,这说法真幽默,“学习之母”指的是复习,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条建议。

想想也是,复习是记忆之母,“等量代换”之后就变成复习是学习之母。

孔子他老人家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人的遗忘是呈倒u字形递减的。

这些都告诉我们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于是大家都拿着复习当做学习的不二法宝,苏霍姆林斯基却把这当做起点,继续往更深更细处思考,是不是只要复习了学习效果就一定如愿呢?

别让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这句话背后体现的是他对教育的热忱和大爱。若能掌握一些高效复习的小诀窍,学习可能会变得更轻松一些。

如今已经进入三月份,九年级的孩子马上要进入“百日誓师大会”了,已经是第一轮复习的最关键时期,怎样才能让复习更高效,更符合教学规律,达到事半功倍呢?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里简明扼要的告诉我们,复习可根据内容分为两大类,理论性学科和人文类学科。

理性学科如何复习

理论性学科如数理化等这些科目知识里规则、定律、公式、结论比较多,复习时应该以完成实践性作业为主。

我是最缺乏工科思维的人,当年求学时尤其是高中之后物理一直是我的拦路虎,数学也慢慢掉队,现在想想,可能就是最初的学科知识构建方面,没有夯实基础,或者说动手能力太差,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方面几乎是个空白,甚至到现在一个长方体展开后的横截面图形让我判断我还是云里雾里……

在这些学科学习的源头,如果能多完成一些实践性作业,增加动手能力,让实物和抽象的概念产生连接,概括性结论更容易在孩子们脑海中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而获得重新理解。这其实就是借助复习打通学科知识的“任督二脉”。

这种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该门学科的知识架构,让孩子们的知识转化上产生质的飞跃,让一个结论的明确推动另外一个结论。

就像闺女,物理学科也是她的短板,这个周末跟我吐槽说最大困惑是电功率,简直听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向老师求救时,老师一语点破症结——初学电这一章节时动态电路掌握不扎实,前面的似是而非和知识漏洞导致后边更多新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以至于近期做题时越来越吃力。

所以复习时应该到源头去“植树造林”,修补漏洞,慢慢的梳理出知识内部的联系和桥梁,就能走出目前的学科困境。

聚焦到问题的症结,通过动手、实践性的作业化抽象为具体,我现在越发理解中招考试为什么理化生实验要单列出来,且分值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知识变现、变活的法宝。

人文类学科如何复习

人文类学科如政史地生语文英语这些学科(这个划分其实有漏洞,地理生物现在已经是跨学科了,很难简单的区分出是人文类还是理工科了),大复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从第一页复习到最后一页,时间、精力都不允许。

怎么办?应该抓主放次,把主要的东西、主导思想梳理出来,学会看目录,能动手做出复习脑图,这样更容易把主要精力聚焦于主要内容上。

就像阅读信息量很大的材料时,就应当跳出材料看材料,挑出关键句,抓住关键词,使主要知识更加明析,次要东西不必太突出——这叫抓大放小。

不少孩子不懂得把课本学厚(初学时)再学薄(复习时归纳复盘重点)的精髓,实在是个损失。帮助孩子学会花每一章节、每一册书的知识脑图就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把留白填满

这一章节还给出了一种复习方法,在每门课的笔记本专门上专一留出一些空白,复习时用红笔在醒目的留白处记下知识网络中暂时掌握不扎实的地方,通过两三次的夯基和复习,留白填满了,应当永远记住的内容也因为复习时有所倾斜而烂熟于心。

这其实和樊登老师讲的“翻转式学习法”不谋而合。

复习的过程就是刻意留白——及时补洞——反馈复盘——收获满满的一次次交替上演。

跟着大咖的经典书籍亦步亦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学习,掌握复习的诀窍,改变自己的认知格局,就能带着孩子们高效复习,高效学习。

微习惯+暗时间

我个人也有一点心得体会:用好暗时间或者叫时间颗粒,也可以叫碎片化时间来复习,都可以化整为零,用碎片化、边角料时间,记几个单词、读几页书……每次只做一点点,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减轻心理负担,情绪平和之后效率自然也随之潜滋暗长。

不能让复习“越学习越复杂”,用减法、用沙漏法来复习,才是学习的王道。

复习不能越习越复杂,学会把复杂的事变简单,把简单的事归纳出规律,这才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至高境界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