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遇到过“灰犀牛”吗?
这是我的第 112 天分享
一头成年灰犀牛重达2-3吨,奔跑起来冲击力可以穿透一辆汽车,连狮子都不敢轻易靠近。
当这样一只破坏力巨大的“庞然大物”离我们很近时,我们会下意识地绷紧神情,保持清晰的大脑,思考怎么样可以摆脱这种“噩梦”。
而当它离我们很远很远,比如好几公里时。这头灰犀牛在我们的视角里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可能你连在意都不会在意,毕竟离我们那么远。
这头“巨兽”在不断接近我们,我们仍然觉得危险离我们很远,所以无动于衷。可是等到我们明显发现这头巨兽已经冲向我们的时候,那时我们再想逃跑,就晚了。
这是自然界的一个故事,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一开始不起眼,等到真的变成“大问题”之后,影响就是破坏性的。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灰犀牛效应”。接下来的几天,我就来和你谈一谈,神奇的“灰犀牛效应”。
01
灰犀牛效应
1. 什么是“灰犀牛”?
“灰犀牛”指的是大概率会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影响力巨大的事件。
它就像滚雪球一样,刚开始重量小(影响小),速度慢。在重力的“加持”下,不断吸附周围的雪花,自身的重量与势能也在不断增加(影响逐渐加大),最后形成摧毁之势。
2. “灰犀牛”就在我们身边
(1)身体中的“灰犀牛效应”
我们身体的“求救信号”就是非常典型的“灰犀牛效应”的例子。
从古至今,“讳疾忌医”的例子屡见不鲜。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叫扁鹊。他发现齐桓公皮肤上有一点疾病,于是就和对方说了,结果对方根本不在意。
过了几天,扁鹊又来了,说病已经进入了肌肤,要抓紧时间治疗了,结果齐桓公还是不以为意。下一次扁鹊说,疾病进入到了肠胃,对方还是不同意治疗。
等扁鹊下一次再来的时候,他看了一眼齐桓公就走了。齐桓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
扁鹊说,疾病已经渗入到了骨髓里,他也无力回天了。过了几天,齐桓公浑身难受,最终离开了人世。
小病自己不在意,等到变成了大病,消耗很多的财力物力不说,最后酿下的苦果,还是要自己承担。
(2)新旧时代的交替
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对于旧时代的人来说,新时代的事物与行为方式,就是他们的“灰犀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抓住了时代的风口,你就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灰犀牛效应”是一种危机,危险与机遇并存。如果你被它打败,那它就是“危”,而如果你乘势而上,那它就是“机”。
马云、马化腾等人应该是运用这一方法的集大成者。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刚刚在国内出现。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互联网”就是一种“灰犀牛”,因为未来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马云、马化腾等人没有向其他人一样,觉得这个电脑“异类”在国内一定“活不长”。相反,他们能够预见到十年后的新科技时代。
他们早早地就开始做好应对措施,学好相关的思维与方法。
最终,当“灰犀牛”靠近他们——在互联网大潮全面袭来的时候,他们厚积薄发,成功领跑互联网这个赛道。
02
“灰犀牛效应”的五个阶段
对于灰犀牛效应的潜在危险,一共有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否认。很多人在小事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不重要,于是就否认这个事实或者风险的存在。
就像齐桓公的那个例子,一开始疾病只在表面,症状表现不明显,可能只有一点疼痛或者不舒服,但是人们通常会忽略掉这种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在这里我说一句题外话,定时体检很重要,如果真的发现一点小问题 ,也不用太紧张,及时把这个苗头给“掐掉”就好了。)
阶段二,“得过且过”。在这个阶段,人们为了不改变现状,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想方设法把问题推给未来。人们的核心思想就是“侥幸心理”。总想着明天不会到来。
阶段三,争吵。在这一阶段,大家会对“到底该做什么”进行无休止地争吵,宝贵的“抢救”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阶段四,惊恐。当我们发现“犀牛”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本能地会感到害怕。
如果我们在前面几个阶段能够处理得比较好,那么在这一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紧张;而如果前面我们一直无动于衷,那么我们除了“惊恐”,啥也做不成。
阶段五,行动或逃避。如果有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等到“犀牛”真的来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他也不会慌张,从容地按照自己的应对方案行动即可。
否则,他们毫无招架还手之力,就只能任由大自然无情地“蹂躏”。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引用《灰犀牛》作者米歇尔·渥克在书中所说的几句话:
“事故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它。我们不做任何进一步的追问,因为我们不愿意知道答案。”
“我们害怕知道答案后,就不得不去处理各种麻烦棘手的问题,更害怕事情不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往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灰犀牛”也好,“黑天鹅”也好,你应对它们的态度和方式,将决定它们给你带来的是“毁灭”,还是“重生”。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参考书籍:
1.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作者 米歇尔·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