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

2019-01-30  本文已影响10人  Mihook

摘自《国家宝藏》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主要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都要演奏编钟。

曾侯乙编钟,铸造于战国早期,1978年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是我国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好、铸造最精美的一套编钟,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钟架长748厘米,高273厘米。全套编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的钟重8千克。先秦钟的外形特征是合瓦形,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同一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两个乐音之间相差三度,是为“一钟双音”。全套钟12个半音齐备,其音域跨5个半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具有欧洲键盘乐器的功能,曾侯乙编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