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近期的红包战(下)
除夕夜可谓是红包战的高潮,伴随着春晚的开始,从20:00-0:30,微信、支付宝、淘宝、微博、QQ红包被全民参与,第二天各种数据便公布:微信110亿摇一摇互动总量、8.1亿每分钟的峰值;支付宝6.83亿红包使用人次、2.4亿红包收发总量以及马云红包的2998万参与人数&1亿中文口令等等。。。
在这些数据下有人认为腾讯完胜,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作为一个除夕夜几个APP不停切换的我也浅谈一下。
微信红包:
优:
1、与春晚的捆绑无疑是最大亮点。相信不少人会跟我一样,选择性挑选春晚的节目来看,一边用手机一边刷微博(吐槽),时不时的摇一摇能知道当下的节目以及听到各种名人的拜年语音或者企业礼券。一来使用户能在发红包时间外也能主动打开摇一摇功能而不是一个硬生生的普通界面,二来短时形成的摇的习惯会使用户在众多红包同时开抢时优先选择微信摇一摇。
2、这里顺带提一下1中的礼券,微信6.0版本后就在“我”的菜单下新增了卡包这个功能,但是只有收入了礼券或者充值卡后才会显示出来,初次获得卡券前是隐藏的,1中摇的礼券使更多的用户得知了这个功能。
3、剩余红包提示。每到摇的点数,用户在不停地摇的同时,界面会显示剩余红包数量,进而让用户继续该行为,像我就是一直摇到剩余红包为0,整个过程持续了2分钟左右。
4、聊天界面下的红包选项。腾讯强大的社交怎能不发大招,在微信聊天界面下的功能区中,红色的红包选项在一片灰色的功能中显得格外鲜艳,点开有随机小金额红包以及定额红包选项。后者不用说,前者无疑也是一个亮点。当有人向你讨红包时,不给又不是,给少了又显得有些什么,这时点随机红包不但金额小而且金额附带祝福意义,对聊天双方来说都是获益的。同时设在聊天界面下更能引导用户发红包。
劣:
本质上来说抢红包是在发红包这一社交上的一个游戏,腾讯赢也是赢在这里。全民参与是真,但是是否是主动参与,比如许多父母辈的用户,图着新鲜在年轻人带领下加入抢红包,摇一摇谁都会。参与用户是有了,但是节后红包的去向(如何使用红包的金钱),如何使参与用户变成支付用户则是一大问题,也即是腾讯在支付场景方面的难题。
支付宝红包:
优:
1、口令红包。输入密令即能获得红包,这与阿里巴巴的故事中的“芝麻开门”暗号极其相似。一方面充满着趣味性,与好友一起互动;另一方面虽然微信封杀了阿里系的链接,但是口令以图片的形式发送还是打破了微信的八卦阵。
2、手机淘宝红包。要我说所有红包中最给力的,莫过于淘宝的红包了。用户一开始可以获得三个红包,但需要好友帮忙拆开,那么问题来了,社交是短项的阿里如何能很好的实现这个游戏?没想到请求的二维码可以保存为图片,而后在微信中发出,求好友帮忙,但竟然不是直接扫出链接页面(因为淘宝链接也被微信封杀了),而是通过Safari(IOS系统)打开界面,进而转到手机淘宝客户端!一个易懂的操作指南引导着用户,不得不佩服这个设计。此外,一个红包最小金额为5,一共可以拆开10个。我获得了3个8元,7个5元,一共59元,这些钱在淘宝购物时可以使用。昨天买了个120的东西支付时直接帮我减了40多。
3、马云红包。红包战中的马云SOLO,4999元的最大金额吸引着不少人,我也为此等到了0:19。而其中的亮点则是口令的形式---不是数字而是文字。这对企业以后进行营销时无疑是一个创新,举个例子:如佳能发企业红包进行宣传时,用户则需输入“感动常在”这中文口令,使得品牌SLOGAN与品牌形象得到加深。
4、回归强项。从阿里系获得的红包比腾讯系获得的更能使用出去,毕竟做电商的,支付场景十分强大。
劣:
1、有关界面。口令红包四个字上面一个小红人在不断摆动着双手,刚发布这个功能时我还真以为那是装饰框,不点还不知道。
2、有关记忆。这8位数字的口令实在太长了,短时记忆的有限使得用户体验上有所减分。
3、有关提示。马云红包由于数量太少且需要答题,不少用户只看到了两个画面,“输入的答案错误”&“红包已经发完了”,短短两分钟便结束。
总结:
其实不能说哪边完胜,各有千秋吧,要说腾讯赢则是赢在用户体验上。最后引用下钛媒体上看到的一段话:
“总结一下,今年春节期间”抢红包”史无前例的火爆,让巨头们清楚地看到了”场景时代” 的到来。而未来每年春节的”红包大战”,更将成为BAT角力移动支付的常态,围绕”消费场景”的争夺势必将更加白热化。谁能占领更多和用户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消费场景,谁就能在移动支付之争中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