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个方式,35岁二胎妈妈的人生开挂了
一、眼前的苟且,屏蔽了远方的诗和田野
我是一个二孩妈妈,能学好动的80后,信奉“知识改变命运“,怀孕后就学习了大量的育儿知识,从尹建莉到孙瑞雪,从蒙特梭利到卡尔维特,从正面管教到非暴力沟通。做笔记,看视频,挺着大肚子到处听讲座,各方请教育儿经验,我很有自信做一个好妈妈。

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问题逐渐开始显现,我总是对孩子不满意,忍不住地发脾气,撒在地上的米饭,没有按时睡觉,喜欢吃糖、看电视,不愿分享,不听话等各种事情都能让我生气。喋喋不休的讲道理,恼羞成怒的训斥,打一顿才解气的巴掌成了家常便饭。一旦孩子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就会大喊大叫,认为孩子太笨了。
说好的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呢,说好的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呢?说好的非暴力呢?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发生的情况下似乎根本不管用,提醒三遍不关电视的时候,不打一顿不罢休啊。

让我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孩子的性格懦弱易怒。不敢主动和小朋友玩,一生气就拿脚踢东西,动手打人,因为他总乱发脾气,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他玩,看着3岁的儿子一个人独自蹲在地上玩,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看着那张不知道如何解读突然变脸妈妈的小脸,那张想靠近又有些胆怯害怕的小脸,那张充满委屈恐惧的小脸,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我猛然醒悟,不能重蹈覆辙,不能让儿子变成另一个我。可当我尝试去改变的时候,发现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也知道不应该发脾气,不应该打孩子,可每一次都做不到心平气和。火气上来时,手仿佛不听使唤,可每次打完孩子就后悔了,孩子哭了,我也哭了,孩子反过来给我擦眼泪,告诉我,妈妈,我听话,我再也不那样了,我却更加自责,揪心地痛着。我和老公、婆婆的关系也变的如履薄冰。家庭气氛紧张,每个人的情绪都很压抑。我满怀歉意,却无从改变。
微课听了,书也看了,道理我懂,就是做不到,怎样才能让我改变啊。
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现实却狠狠地打脸,大学老师,真是讽刺,那又如何,我把一柜子的书都推到了地上,失望至极,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失败。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这样一个课堂。
三、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
2016年我第一次走进了“亲子咨询师”的课堂。我迫不及待地想学习一些更“有用“的方法缓解和儿子的关系。
课堂上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再现,一场场深度催眠的体验,一次次自我心灵的链接,老师一句句一针见血的点拨,让我如梦初醒,泪如雨下。
如果说父母是一所大学,那我有很多门课程是都不及格,离顺利毕业的那一天还很远。
1、先疗愈自己的伤,别让那些伤口感染无辜的孩子
课堂上我急切地问:“老师,我脾气不好,该如何控制自己啊?“,老师说,晚上你就知道了。晚上是一场催眠体验。催眠结束老师让大家分享一下,我却泣不成声。
催眠中,那些生活中我根本不敢问爸爸的话,无法讲出的委屈以及这么多年对爸爸的愤怒,都通过这个管道释放了出来,原来那些自己不喜欢,又丢不掉的坏脾气,恰恰是源于对爸爸的爱和模仿啊。
晚上我给爸爸发信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是以前绝对不敢做的,爸爸说了很多话,他说对不起,那一刻,我在出租车上放声大哭,这么多年的压抑和委屈在那一瞬间得到了释放,我和爸爸和解了,我的坏脾气也慢慢地消失了。
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的投射。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水只有浇灌到树根上才能真正滋养花朵,所以,先疗愈你的伤吧,别让那些伤口再去感染无辜的孩子。
2、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有能力爱孩子。
在练习看到自己时,我看到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自己。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对儿子挑剔,认为他挑食,胆小,脾气大,没耐心,总对儿子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其实这恰恰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认同不接纳,进而产生的内心的不自信,情绪就不稳定。
这些认知的改变带给我深刻的反省,在没走进课堂前,对自己无从解读,不明白是自己的的问题,只一味认为是孩子不好,孩子有问题,把自己身上负向的东西投向了孩子,让孩子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东西。
自己就匮乏爱,怎么可能给孩子爱。老师说:你只能给别人你有的东西。先做好自己,再做好妈妈
3、实操育儿方法,实用又有效
在课堂上,老师让大家一对一练习倾听,学会表达,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教我们如何放手,如何约定。游戏环节里体验活在当下。通过反观技巧体会什么事投射。这里不只是讲课,更多的是让我们亲自体验,边学习边疗愈自己。
孩子不分享,就害怕孩子以后自私。孩子不吃胡芹,就害怕挑食。孩子不喜欢喝牛奶就害怕长不高。你是活在自己的恐惧里啊。担心就是诅咒,老天爷绝对让你心想事成哦,多想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老师的话语中蕴含着教育的真谛,那是对生命的看见和尊重,对孩子真正的,正确的爱。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打开的爱,可能就变成了伤害。
这样有趣,感人,帮助人突破的实操体验环节,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发人深思。
在第一次课程的结束时,我挣脱同伴的手,在大家诧异又理解的目光里冲到围成的圈里面狂蹦了三分钟,是的,我太累了,在漫长的3年里,我备受煎熬,承受了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东西,还连带着孩子。我的暴躁不安、我的恐惧挑剔,我的那些迷雾般笼罩着生命的东西终于烟消云散。
4、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会改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点
我是报着改变孩子的想法走进课堂,却报着改变自己的想法走出课堂。
因为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自己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会去改变,玫瑰永远不会长在沙漠里。父母前半生的样子,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千万句的谆谆教诲,不如每日的耳濡目染。
当我慢慢不发脾气了,孩子发脾气的几率也降低了。当2016年走进课堂的时候,老大已经3岁多了,老二才6个月。
在情绪稳定的妈妈身边长大的老二,从小似乎就有一股子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智慧“和可爱。他几乎从来不发脾气。当比他大两岁半的哥哥朝着他发火的时候,他气定神闲地说听不到。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从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的。
二宝还特别会和人沟通,去到哪里都能迅速地融入小朋友。他似乎懂得情绪是什么,这也来源于我平稳心态和在亲子课上学到的沟通技巧。每当我生气的时候,他就会过来说安慰我,亲亲我,找到一个让妈妈不生气的方法。
只从学完亲子后,每当看到家长粗暴地恐吓、吓唬、威胁孩子,我就又气愤又郁闷。看着一个个面目狰狞,出言不逊的父母,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想如果那个17岁高二男生的妈妈提前学习过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做妈妈,那么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不会从这世界上离去。只是,一切后悔都已晚了,再多的泪水也唤不回孩子了。
5、活出自我,活出好妈妈想要的样子
通过上课我的脾气大大的好转,每当想发脾气的时候,按照老师的方法,去觉察自己当下的感觉,一次次地和自己在一起。
通过上课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也疗愈了内心的伤口,和父母的也关系变的融洽,和婆婆的关系变得和睦,和老公的关系变的顺畅,和孩子的关系变得亲密,和自己的关系也变得柔和,日渐变了一个柔软的女人。
通过上课更加对自己了解,内心更有力量,对别人更加包容,对自己更加接纳,学会了活在当下,学会了处理老天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甚至学会了冲突,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忍让。我活成了自由,自主,自信的样子。
6年当妈妈的时光不仅没有把我从年华正当的妙龄少女变成蓬头垢面的中年妇女,反而让我获得了之前没有的“迷人妈妈味”。(这是我老公送的称号)

每当身边的人说,你变得爱笑了,你看起来越来越年轻了;你带孩子怎么那么轻松;我都笑而不语,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水到渠成,我只不过找到了好妈妈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未来的日子,我还会继续走进亲子的课堂复训,去完成这场父母的必修课,遇到更加的自己。
父母是个一场任重而道远的修行,技术活,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强,来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