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心理

朋友圈,见自己

2023-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可爸爸

给朋友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在家里闲得发慌。

朋友很惊奇,问我怎么知道。

我说,看了你的朋友圈啊,不是晒饭,就是晒花,要么就是发现烟火日常的深度和欣喜,想不知道都难啊。

朋友哈哈大笑。

可不就是这样吗?手机朋友圈,越来越成为一个人正反映照的工具,看一个人的状态,只要把他发朋友圈的信息反过去想就是了。

一直在路上奋斗的,那是还没有找到方向的。

努力加油的,那是毫无头绪的。

云淡风轻的,那是正纠结不堪的。

怀念想念的,那是没爱的。

看清情感的,那是出不来的。

挥手告别的,那是放不下的。

说着远方满是情怀的,那是正一地鸡毛的。

大度透彻的,那是郁闷至极的。

洒脱自如的,那是没人搭理的。

煲鸡汤讲道理的,那是安慰自己的。

至简至短的,那是渴望倾诉的。

情调百出的,那是生活实在无趣的。

各种仪式的,那是身边没人的。

深情款款的,那是心里正荒芜的。

不断发现风景的,那是无处落脚的。

诗情画意的,那是生活一团糟的。

始终正能量的,那是憋屈至极的。

充当导师的,那是需要被救赎的。

动不动长篇霸屏的,那是没人说话的。

强势的,那是不断妥协的。

高大上的,那是心里自卑的。

天天点卯的,那是不被人在意的。

甚至晒孩的,那是没什么可晒的了。

甚至晒吃的晒饭的,那是真的没人陪了。

是不是真的如此,都是如此,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但我更倾向于以下这一种解读。

那就是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会炫耀什么。或者说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会觉得别人在炫耀什么。这并不是两个问题,而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或者说,是人性的两面。

越缺越炫耀,是一个人寻找自我满足的必然途径,越缺越觉得别人在炫耀,是把自己的心态带入到了别人的心态之中。什么意思?就是我炫耀可以,但我质疑你的炫耀。

房子如此,车子如此,工作如此,收入如此,孩子也如此,心态都如此。

生活就是这样,见不得绝对的真实。自己不想见,也不想看别人见。

完全都是如此吗?也不是,总有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接受真实的自己,慢慢找到更好的途径。

所以,朋友圈就成了这样,不断有人来,但同样不断有人去,更不断有人在朋友圈慢慢沉寂。

都需要出口,没什么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