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杂谈产品与务实网络天下

从知乎上线“想法”看微博、知乎、今日头条必有一战

2017-09-04  本文已影响1539人  牛顶风

在中国以内容为主的三大巨头产品---微博、知乎、今日头条。近来各自动作不断,各自将触角伸向了对方的领地。也许时间战场”是最坑爹的奇葩理论,用户的总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在你的产品上多停留就意味着在我的产品上少停留。从以往“各做各的”,做出最有标识度的差异化产品;再到如今各个产品扎堆上线信息流内容、做问答、做直播,把精力放在互抄及新业务的扶持上。

微博今年推出了微博问答,而今日头条在之前也上线了微头条,正式对标微博。做为回应,而微博首页也加入了信息流和资讯。今日头条将自己的问答独立出来,改名悟空问答,而在几天前,知乎也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朋友圈,“想法”。8 月 25 日,正式开启了“想法”功能内测。三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做为一个知乎深度用户,第一时间来给大家说道说道。“想法”是什么

“想法”是什么?按照知乎官方的说法,这是一个“让用户能更便捷地分享思考、观点和灵感的轻量内容信息流产品“。而对于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恐怕则是,知乎也可以发朋友圈了。知乎向用户开放了内测功能,比较幸运的是,科技唆麻也在内测名单之中,因此,我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体验到了知乎新版的变化,总的来说,新版的知乎有以下几个变化:

1、新版知乎App上线了想法功能,并且想法的入口非常明显,是一个单独的首页导航栏入口,被置于和首页和市场同级别的位置,可以看出,知乎对于这个产品是多么的看重;

2、知乎把自己平台上知识付费相关的产品都集成在“知识市场”里面,比如Live、书店、付费咨询;

3、一个比较大的看点是知乎在“知识市场“的基础之上,又上线了“每日新知”的功能,后者是一个音频化的产品,目前免费。

当然,最关键以及最重要的,还是想法这个产品本身,张亮在朋友圈里说,如果知乎用户有自己的朋友圈会带来什么?会有新的信息流动及新的交互关系。事实上的确如此,想法是知乎团队憋的又一个大招,它能为知乎带来什么,以及在头条,微博几大玩家竞争白热化,淘宝、京东、支付宝、穷游等伺机而动的个人信息流战场,知乎准备打一场怎样的战役?

想法的本质,是短内容的生产

周源在一条想法下的留言,大概能代表知乎团队对于想法的理解。“还是觉得短内容生产是有价值的场景,短内容信息流最重要,就是把发布功能做好,阅读体验做好,其他功能都不做。”这个理念从想法的产品逻辑上就能看出来:想法支持文字图片以及内嵌视频(也就是不需要点击网址然后跳转短视频链接),但是在传播机制上,想法采用了单层平行结构,也就是说,使内容不论经过多少次的转发,都能始终保持完整的信息呈现。

这意味着两件事,一是靠抖机灵,段子,刷屏的内容,在这里并不适用,因为想法并不是一个鼓励你去转发别人的段子,然后附上23333333或者哈哈哈的平台,这里不是微博,知乎希望你的转发的内容(或者说评语)比原内容更加高质和优质,能够形成思考和讨论,从而沉淀出更有价值的内容。

这种机制倒逼的结果有两个,首先是单纯炫耀式或者日常式的内容,不会有太多的回复和反馈(比如晒娃,晒旅游)。其次是交互的流动会更加频繁。因为知乎和微信还是不太一样,微信是基于社交的熟人关系链,而知乎是基于问答沉淀下来的陌生人社交关系链,既然是陌生人社交,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把自己偏私密的内容,比如自拍,比如旅游,美食放到上面来,即便是有,也没有太多的反馈。

这也缓解了不少用户之前的担心:“想法变成一个知友晒娃晒旅游和心灵鸡汤的地方。”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分辨有用的“信号”,和无用的“噪音。”想法要做的,就是有价值的内容流动。

关于用户关系链拓展这一块,我们可以注意到,想法的关系链基本上来自于知乎用户已有的关系链,但两者做到了适度的区隔:也就是你关注的用户回答了哪些问题,点了赞和你关注的朋友发表了什么想法,是出现在不同的导航栏里,两者并没有打通。我的猜测是,一方面知乎是不希望“想法”把已有的信息流弄混,毕竟现在问答依然是知乎的核心,另外一点则是知乎希望单独测试一下“想法”的数据,毕竟有生命力的产品,才有可能茁壮成长。

那么问题来了,我回答一个问题,还能涨不少粉,那么发一个想法,能够涨粉吗?

我的回答是,能。

首先,想法的右上角有推荐频道,里面是不同行业,优质内容的聚合,可以理解成平台运营,其次,每一条想法下面,不论是点赞,还是鼓掌,都可以看到对应的用户痕迹——你可以顺着他的鼓掌找到对应的账号然后关注,相当于在以往的回答的社交关系链上,拓宽了维度。

除此之外,知乎还推出了一个“很有想法”的产品,相当于是每天经常想法的合集,你可以理解成类似知乎日报这样的产品,从内测的形式上看,想法还是一个比较偏运营和业务。

微博与今日头条迟早会迎来一战。微博与今日头条在社交+媒体领域走得越来越近,知乎同样也具备社交媒体性质,同为内容巨头,哪种模式能够走得更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