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婚姻育儿

总是心血来潮的孩子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2人  蓬勃育儿社

妈妈说,8岁的女儿总是心血来潮,想起一出是一出。

比如,早就准备好了要做风筝,可放学回来突然又想玩抽奖游戏,拖着我和他爸一直到9点多。这时候又想起做风筝了,还是一脸的兴奋,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些精神头。

让她做吧,时间已经很晚了。不让她做吧,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打断她还怕伤了孩子的积极性,以后就不这么活跃了。

纠结。

心血来潮,这个词还真是挺形象的。

我觉得孩子就应该这样,因为他们的好奇心能随时被激发,也能随时的去转换。

我们成年人是按部就班,按计划行事的,如果也和孩子一样心血来潮那世界就乱套了。

我们是经过多年的训练才适应这种模式的,等我们习惯了,我们看孩子的心血来潮反而就不习惯了。

父母希望孩子有计划性,能说到做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一个8岁的孩子做到这一点就有些着急了。

孩子想玩抽奖游戏就让她玩,想做风筝就让她做,在这个年龄充分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放在首位。按部就班按计划行事这早晚有人来训练孩子,比如学校,到时候父母别吐槽管的太严了就行。

遇到这类情况,最坏的应对方式就是纠结。纠结这事,表面看起来是考虑周全,其实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更根本的原因是追求完美患得患失。父母的纠结一旦在行为上表达出来,就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也会渐渐变得纠结。

每当父母问我:为什么孩子会有“选择困难症”?

我都会反问:生活中你给孩子的指导意见多吗?

孩子天生是不会纠结的,是不会出现所谓“选择困难”的。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都是活在当下的,他们都是吃了这顿不管下顿的,他们都是为了快乐可以随时跳进泥坑的,绝不会想着衣服脏了怎么办。

但好玩的地方就在这里,孩子的亲身体验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快乐,一种是痛苦,而孩子就会根据这些体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里的关键是,要慢慢让孩子体验一个正确的反馈,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而不是给孩子过多的指导和建议。

比如,玩完抽奖游戏了,就必须停止做风筝,无论孩子哭闹,并且要在孩子停止哭闹后告诉她:时间有限,玩了抽奖就没时间做风筝了。

或者,允许孩子继续做风筝,比如做到了11点,这时候要告诉孩子,明天7点必须起床,明天的计划不能打乱。而第二天,就必须按计划叫孩子起床,无论孩子哭闹。

有了这些正确的反馈,孩子逐渐就会学会调整,以使自己的行为更合理。

如果父母给了过多的指导建议,就会阻止孩子在行为层面的尝试,而变成在脑袋里的混战:我是做风筝呢,还是睡觉呢,还是做风筝呢…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