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另一面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努力不仅仅在提高收入,地位,社会尊重上,还会慢慢体现在社交质量上。
也即,努力过程中,你遇到的人越来越多都是能够沟通的,逻辑一定程度上自洽的,懂得彼此边界的人,这样的社交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自己的沟通成本,减少彼此的内耗。
这让我想起了我前领导的话。刚开始走管理路线时,压力特别大,曾一度和领导聊天时流露过类似的情绪。
当时领导看似不经意,却是很认真地和我说:坚持下去,过几年,你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别人遇到问题可能在抱怨或者头疼问题怎么发生,而你则是遇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持续更新自己的经验。
当年的我未必真理解这句话,因为当时真的压力太大了,心里有无数次想过各种解决方案,包括放弃。但是不理解归不理解,这句话我还是听进去了。
后来的我,包括现在的我,确实如当时领导所说的,已经慢慢变得遇问题就解决问题,已经能客观清晰的表达诉求,能在处理事情上尽量不让情绪先入为主,处理过一桩又一桩看似难题最终也峰回路转的问题。
我个人是很厌倦自我消耗和被消耗的。
自我消耗就是指经常事情未发生,不是去做准备,而是现在心里给自己各种设限,情绪大于天,把处理事情的精力都消耗在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纠结中。
当然这和性格有很大关系,有人做事就是容易瞻前顾后,事情还没影,心里已经给自己排练出一百集的连续剧。
但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是可以锻炼的。
你果断处理一件事后,也许不觉得自己有进步,但是处理十件后,基本应对流程心里有谱也就不慌了。处理一百件后,已经几乎可以成为处事思维了。
所以我经常做什么事,哪怕是不擅长的,现在也不自我消耗了,先做再说,做了总结改进就是了。
至于事前关于做了会如何,会不会做不好,做不好会怎么样,我几乎不会放心上的,因为,做都没做,想这些没用,反倒增加我情绪负担。
情绪即能量。这是昨天看到的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另一,我也绝不被人消耗。
我几乎不吐槽同事,也不吐槽工作的。有一阵子,因为换个角度,可能某件事情上,我也是别人口中奇葩的同事,也是吐槽对象。既然如此,说明吐槽没啥意义,所以我懒得说。
而且,对于难以沟通,无法观点互相尊重的人,我也几乎自动屏蔽的。上网,群聊如果遇见有人总对我,我也是屏蔽的。我的情绪绝不能因为任何无关紧要的人而影响。
同时,我在与人沟通时,注重他人感受,说话,沟通方式非常注意措辞的;同时也积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和同事沟通,对方如果情绪不对,那我会直接安抚:你处理一下心情我们再沟通。如果对方态度不好,我也会客观地说:我们是同事,不是对手,你这样的语气没必要。如果持续这样,那我们今天沟通没必要继续了等类似的话。
就是积极主动表达,并且客观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这点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非常重要。
而这些,都是我这些年努力中慢慢学会的,在与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人沟通中学会的。
换言之,如果我没有这些年的锻炼,未必有今时今日的能量来处理各种繁杂的生活的种种关系,而整体来说,我认为我的朋友质量是非常高的。
至少从不彼此消耗,很容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