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极简主义”所带来的变化
今天我们来聊聊极简主义,因为我个人是深受极简主义影响的一个,坚持极简主义对我的生活及人生观念产生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的。就在不经意间,微妙的开始形成我人生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我开始接触极简主义这个概念约在一年前,对我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择衣观,我开始欣赏简单、舒适、基本款甚至是更能体现个人性格特点的衣物,随之而来的是衣柜大扫除,放弃的衣物大概占总量的2/3多是些买了没穿的,或者等合适时机再穿的,而实际上却是日复一日任其躺在衣柜里。
自从衣柜里衣物少了很多衣物,搭配起来反而变得更简单,效率,而穿着效果也是出其的好。因为衣服少了,所以用有限的资源来呈现更好的效果,我就需要让每件衣服穿在身上的感觉都是非常合适的。基本上各种场合的出现都不会太突兀。色彩基本是以灰色、白色、黑色、浅蓝色为主,放弃比较跳跃的颜色,同时以呈现干净、利落的状态,T恤是不再保留印有各色夸张图案和字母的样式,取而代之的就是简单的纯色T恤,能恰当突显身材又不落俗套。
最近开始强化了极简主义对我自身行为的影响。认识变得深刻,行为和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
何为极简主义,我最初从日本作家佐佐木典士写的一本书里了解到这个概念,佐佐木典士是极简主义倡导和并行者,自身坚持将生活必须物品将至最低,无欲无物的生活方式。“minimallism”是对这一类人的统称。
“少及是幸福” 身边的物品越少,越会感觉幸福。东西多了,人们就会付诸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打理和维护,最近开始发现客厅里一张单人沙发多余了。于是毫无迟疑的处理掉了,既然客厅里已经有了一套三人沙发,而平时家里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和K先生两个人,而这张单人沙发摆在客厅的利用率极低,同时因为占据客厅差不多1平方面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都用不到的物品,要不定时清理灰尘,清洗沙发垫,同时还侵占日常生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令人不幸福”的物品,结果只有处理掉。
扔掉不必要的物品心情开始变得更加舒畅,烦心的事开始变得慢慢减少起来。压力也随之骤减,现在的生活更加幸福起来,不是物品带来的幸福而是内心宁静和富足。
拉罗什福科说:“人们希望看起来幸福,远胜于拥有的幸福,这就是人们感到痛苦的原因”。
而当代大多数人表达幸福的方式往往通过展现所拥有的“物”,当你穿着一身名牌从豪华车里走出来那一刻,面对众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此时的你物欲得到了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你觉得此时是幸福的,可这种幸福持续时间很短,随着你拥有这份欣喜越久就变得越习惯自身,而此时你的朋友开着更好的跑车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发誓一定要发奋努力赚钱买一辆比他的更贵的,于是你开始没日没夜的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只为物欲得到满足,只为得到那所谓的“瞬间快乐”。而极简主义永不会在意别人眼光而陷入物欲横流,他们始终坚持什么是真正“必需”的。
其实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想象一下,小的时候我们希望赶紧长大这样我们在想吃糖果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吃。现在的我们长大独立了,再也不要倚仗谁才可以吃到糖果,不仅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糖果,还可以踏遍各个角落去寻找更好吃的东西。想象一下,过去单纯许下的愿望是不是都实现了?充满爱的小家,一个亲密的爱人,温馨的客厅,充满暖意的小餐桌。是不是每一样都是过去特别特别想要的,而我们之所以都现在还会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渐渐放弃了拥有时的喜悦,转而去寻找更新的刺激,不断给心灵上锁,不断被“物”掌控者。
而一个人生存所必需的物品,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你早就拥有了,早就处于幸福的行列了。做一个实验:有一天你落在了一片荒芜人烟的荒岛上,岛上什么都没有,而上帝许诺你可以每天要一件物品。而你这个时候会要什么呢?是名表豪车吗?当然是你所生存下去的必需品了。
人到一定年龄开始做减法了,不是拼命往自身上拾,而是开始少而精致,不受过多物和物欲所赘,可以说走就走,可以体验更多,可以将更多记忆和宝贵的经验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