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你『闲话电影』简书电影

《死亡诗社》‖有个老师,他撕掉了课本,还站在了桌子上

2017-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祝小妞

文/祝小妞

《死亡诗社》

在看完《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后,我不由得感慨:“这一辈子得积攒多少人品才能遇到基廷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在现如今,老师很多,但好老师很少;教书的很多,但育人的很少。

《死亡诗社》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威尔顿大学预备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它以传统刻板的教育模式而闻名。在影片的开头,这所学校就给我一种浓浓的不适感——这里的气氛太过严肃。直到基廷老师的到来,打破了这里死气沉沉的氛围。

在第一节课上,基廷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校史陈列馆,从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中引导他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当看到那一组组照片时,我一瞬间也愣住了,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透过照片上那一张张鲜艳明快的脸,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生、老、病、死乃人世间的规律,再美丽的容颜也有衰老、化为尘土的那一天,那么就像基廷老师所说的,何不“把握当下”呢?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是那么的短暂,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才最好啊!

把握当下、探求生命的意义,是基廷老师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课。也正是这意义非凡的第一课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了追求理想、打破束缚的种子。这第一课就是放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也值得各位老师的借鉴和学习。

第二节课上,基廷带着学生们撕掉了一本英文诗歌著作的序言。他和学生们说:“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这或许就是诗歌真正的意义,它并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铅字,它是人真实情感凝结而出结晶,它是有温度的,它热情、开朗、伤心、悲愤。

我本身是一个极爱书的人,不在书本上乱涂乱花、不用脏手碰书都是最基本的,撕书更是想都没想过。但基廷老师这一“撕书”壮举,表面上是撕书,实际却是教会学生们要敢于突破课本、学校的束缚,最终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基廷老师给同学上的第二堂课,不拘泥于课本,勇于突破,并且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节课上,基廷老师干脆站在了讲台上,并且让大家都尝试让大家都站在讲台上“换个角度看世界”。而这也是本片最感动我的地方——基廷老师用这样一种桀骜不驯的方式解放了这些一直被压抑的孩子们。他让他们站在讲桌上,用布满灰尘的皮鞋踩在象征着所谓“传统”“纪律”“荣耀”“威严”的讲桌上,然后把这些所谓的的意义全部踩在脚下。挣脱牢笼,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死亡诗社》全篇充满了对青春的缅怀和对教育体质的深刻反思。影片中出现的几个少年,尼尔、诺克斯、查理、陶德好像也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而在基廷老师的带领下,这些少年慢慢的都发生了变化,尼尔不顾父亲的命令去参加话剧演出、诺克斯鼓足勇气向喜欢的女孩表白、查理在校报上悄悄发表了一篇要求学校接纳女生的要求。改变,就在这潜移默化之中。而在这些少年中,有一个人带给了我太多的的感动和思考。他就是——尼尔。

尼尔,有一个早早就给他铺设好了一条康庄大道的父亲,他的父亲希望他在威尔顿毕业后可以考入哈佛医学院,以后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医生。

但尼尔根本不想成为医生,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演员。“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这是尼尔在得到《仲夏夜之梦》演出资格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那时他激动得像一个孩子,他兴奋得又像一个刚开始了解世界的婴儿。他欢欣鼓舞、手足无措。但这一幕在我看来却又是那么的可悲、可怜。

基廷老师说:“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实上,很多人终极一生也不过是混混度日,至死都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教会了我们怎么解三角函数、怎么看等高等深等压线、怎么用半个小时套路一篇分数不高不低的作文,却没有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人”。一个有脾气、有灵魂、有原则,不气馁、敢召唤、爱自由的人。

尼尔重组了基廷老师的秘密文学社团“死亡诗社”并瞒着父亲参加戏剧演出,导致他和父亲的矛盾最终不可调和。在舞台上,他光彩夺目,而在现实中,他又不得不面对父亲冷酷的目光和无情的逼迫,他痛苦、他迷茫、他被夹杂在了理想与现实的缝隙中进退不得。

最后,尼尔戴上演出时的荆冠,草草了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尼尔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梦者曾经的热忱与激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深陷囹圄的少年的无奈和绝望。尼尔他什么都决定不了,连自己的命运都决定不了,最后他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毁灭了自己,却也得到了自由。

那么,我们现如今又有多少人陷入了尼尔式的悲剧呢?老师父母的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又可以左右多少孩子的人生呢?

从小,当老师家长问起孩子们未来想当什么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就是千篇一律的“教师”、“科学家”、“医生”、“律师”,我们都知道,这些职业足够体面,足够“有理想”。

但实际上,孩子们的理想哪会如此的匮乏?在《放牛班的春天》里,“间谍”、“热气球驾驶员”、“演员”、“魔术师”、“风水大师”这些看上去“不太靠谱”的职业都曾是孩子们心中最憧憬的职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多少人儿时的梦想早已经蒙了尘、落了灰,小时候想成为“演员”、“魔术师”的那些人再谈起梦想也不过是摇摇头、再谈口气。他们也开始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追求稳定、追求安逸、追求一成不变。梦想终究只是梦想。

幼时埋下的种子一直被埋藏在见不得光的心灵深处,得不到阳光和雨露,这样的种子,如何才能开出美丽的果实?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是他们的傀儡、不是他们实现愿望的工具。如果父母都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多相信他们,相信他们会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那么尼尔式的悲剧必将不再上演。

因为尼尔的死亡,基廷老师被牵连,而这所保守古板的学校也容不下基廷老师这样的“异端”存在,他被辞退了。

但就是在基廷老师来教室里取行李时,陶德这个最守规矩、最谨慎的学生突然站在课桌上大喊“船长,我的船长!”这是独属于他们的给基廷老师的“昵称”。接着,很多同学先后站在了课桌上。而这一幕也成为了《死亡诗社》最经典的、最令人感动的一幕。

“死亡诗社”解散、尼尔自杀、基廷老师被辞退,这看上去好像是“封建势力”的胜利,但基廷老师教给学生们的自由思想、突破精神、创新意识早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了少年们的心中。直待幼苗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我相信如果到了那一天,威尔顿学院乃至整个教育界的教育体质将被全面颠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曾有这样一句话:“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那么今天我也想说:孩子们的思想也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灵魂太闪耀。


在读大学生

写点故事,打些鸡血

心怀梦想,热爱生活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评论答赏和点赞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