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谈写作工具癖

如何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

2017-02-26  本文已影响411人  奔跑的芭乐

写作的目的在于传播思想,传播思想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改变读者的行为。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麦肯锡全球战略顾问,日本高杉尚孝在他的著作《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给出了答案。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jpg

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中,作者将文章的基本单位,定义为信息。信息是制作文案的必要的“零件”。我们可以把写作(商务文案或一般文章)当成在组合信息零件。

那么,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指“借由主语与谓语的关系而形成的意思表现”。我们可以分解下这句话,主语、谓语、意思表现。主语和谓语是一条信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意思表现。作者把信息解释得比较浅显易懂,但是个人认为,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那就是来自数学家香农的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是:“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比如,“夸父追日”这是一个信息,这里有主语——夸父,有谓语——追日,意思表现——夸父在做什么,夸父在追太阳。再比如,“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是一条信息,消除了听众对农夫山泉味道的不确定概念。

我们现在知道了文章的组成部分是信息,也知道了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信息,我们来给信息做个分类,便于将来的应用。


image.png

描述信息,是表示事物的状态,即what is。书中作者指出,记述信息不包含好坏的判断,评价信息包含判断好坏的信息。

规范信息:是表示事物应有的状态,或者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即what should be。

在判断信息的种类时,最好排除传递者的意图和接收者的理解,只看“字面意思”,不辨别其中的感情色彩,也不理会内容的正确性。比如,“这个杯子耐用度高”这是一条记述信息,不是评价信息,因为其中不包含好坏的评价,再比如“中国的首都是上海”,这是一条记述信息,尽管它是明显错误的。
要怎么利用这三种信息写出兼具逻辑思考和明确表达的文章呢?

我们用记述信息来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用评价消息来说表明事物的好坏。但有的时候,作者说评价消息,会被认为的评价消息。比如,某款车引擎的有250马力,读者就会自动认为这款车好。这是因为读者心里有一个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那就是车的好坏取决于引擎的效率。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为了体现某一事物的好坏,有的时候不会直接点明,而是给读者指出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比如被子的好坏取决于玻璃的厚度,某某牌子的玻璃厚度高。读者就会自动评价出这款杯子好。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认知一致性”,即人类在他们的认识中有一种寻求一致或追求和谐的倾向。简单地讲,就是人们只会关注和认同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用记述信息来评价的好处就在于让读者自动做出评价。而且读者会对这个评价深信不疑,因为那是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而不是作者强加给他们的。

同理,读者有时也会将评价消息解读成规范信息。只要评价消息里面潜藏着连接评价和规范的行动原理。比如“暴饮暴食是一个不好的行为”,是一条评价消息,很多人就会理解为“不应该暴饮暴食”。

当我们企图说服读者改变某一行为时,就可以先用记述信息说因果、举例子,将事物现象的描述与读者心中的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接轨,让读者自动得出事物好坏的评价。再运用评价信息,对读者产生规范的效果。

最后,摘录原文复习一遍:读者之所以会将记述信息解读成评价信息,是因为解读过程中存在着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而评价消息之所以被解读成规范信息,则是因为解读过程中潜藏着行动原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