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孤独
遇见孤独
孤独这个词熟悉而又陌生,可敬而又可畏,说熟悉是因为在生活中必然有那么几段时光是需要在孤独中度过的。相反,陌生是因为在人生相当热闹的时期你会慢慢远离孤独,慢慢忘却孤独的滋味亦称之为陌生。回到可敬,人要学会与自己独处,而在这期间的发现和收获会让你对孤独产生敬意。。相反,不会享受孤独的人往往会活得很幸苦很艰难,而这就是人们畏惧孤独的理由。在谈及孤独的时候我往往会想到余华先生。在读他的诸多作品时,字里行间的孤独让我记忆犹新。而在感受这些孤独的同时我也慢慢学会了该怎么样正确理解孤独这个词。
在《我胆小如鼠》中,杨高以一种胆小的形象走入了我的视野。他因为怕老虎,怕狗,怕鹅而被老师当作了胆小如鼠的代名词,而他也因为胆小没有玩伴与孤独为伍。他因为父亲说:“杨高,你去学校的操场上玩,去大街上玩,去同学家玩,去什么地方玩都可以,就是不能到河边去玩,不能爬到树上去玩。你要是掉进了河里,你就会淹死,你要是从树上掉下来,你就会摔死。”而不会去河里玩儿,不会爬到树上去玩。他的听话和恐惧死亡被孩子们当成胆小和懦弱被嘲笑和疏远;在杨高本分,不宣扬,尽职的做工作时别人对他说:“杨高,你是你们厂里工作干得最好的人,可是每次涨工资,每次分房子,都轮不到你······…….你看看吕前进,上班就是去睡觉,可是涨工资有他,分房子也有他,他什么活都不干,却什么好处都有他的份儿……”其实杨高心里很清楚,对方现在拥有的都是怎么来的。而自己却很满意现在的状态,所以无心去威胁,无心去耍赖,无心去讨要。而这,在别人眼里成了愚蠢和不识时务。因此,杨高的憨实与本分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开始与孤独为伍伴。
在《现实一种》中的孤独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短篇中孤独已经被极端化。书中的一家七口都是孤独的。他们心中的孤独被冷漠所代替。书中的前一部分”她折断了几根筷子,对两个媳妇说;‘我夜里常常听到身体里有这种筷子被折断的声音。’两个媳妇没有回答,他们正在做早饭。他继续说:‘我知道那是骨头正一根一根断了。’”老人的叙述没有迎来媳妇的嘘寒问暖,但仿佛她也没有期待任何回答,因此老人是孤独的。在往常的家庭中老人的任何问题即便是敷衍也会有一句答复,而这个家的氛围貌似已经习惯了这种冷漠和孤独。“他伸手去卡堂弟的喉管又不断松开时,堂弟已经没有激情的哭声了,只不过是张嘴一颤一颤的吐气,于是他开始感到索然无味,便走开了”一个本该充满仁爱,活泼,善良的小男孩竟然是从虐待一个小孩获得快乐,小孩的内心的邪恶也正是从孤独转变而来的。这家人唯一一次亲情的体现,是在孩子的死时父母们为他们流的泪,和为他们报仇而导致他们互相残杀时体现出来的,因此孤独从老一辈扎根,不断发芽,发展成了邪恶,憎恶,冷漠,陌生最后只能在死亡中结束。
在《在风雨中呼喊》中的孙广才也是孤独的存在。在五年中他在别人家里生活。因为变故回到自己原先的家中。因为孩子多,又贫穷。他是最不受待见的。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成年人的温暖并依赖这种感觉是来自医生出于职业所需摸自己额头衡量体温的时候。他因为不会欺负小孩没有当成他们的头儿,因此从小就没有很多的玩伴,但在后面的时光里他与国庆,鲁鲁,苏宇成为了朋友,与这些没能从家庭里获取到温暖,但是心里依旧没有被黑暗所占领,保持着善良,保持对亲情的热忱心里却很孤独的一群人走到了一起,结下了友情。
在《活着》这本书中富贵是悲惨而又孤独的存在。富贵的的孤独不是心里的孤独,而是外在的孤独。在家道中落时,父亲去世了,在家里最困难时,被征兵。期间母亲去世了。后来家里的两个孩子长大一点,又因为难产送走了刚刚尝到生活甜味的女儿,随后因为过度献血送走了儿子,媳妇病死,女婿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而唯一的孙子在家世稍微好一点时吃豆子撑死了。送走了一个个至亲的人,孤独也就成了富贵的常态。他说:“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长了,谁知又过了这么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也很踏实,家里人全都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在别人眼里富贵的一生很没出息,很悲惨,很孤独,但是在他自己眼里他已经与命运和解不再去抱怨,他也与孤独作伴享受孤独。虽然一个个至亲离去,但他明白在自己要死去的时候对这个世界不会再有牵挂,可以安心离去。
余华是生于1960年大跃进时期,在成长经历中没有很大的苦难。家境不算糟糕。但是在出生到长大他可能看到了别人的悲惨和孤独。在每一部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在1960年后闹饥荒有许许多多的人饿死,很多家庭为了换取食物卖自己家的孩子。因为贫穷丢弃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等事情处处可见。因此有很多人家庭离散,亲情被冲淡,人心疏远,孤独盛行。而这些现象也出现在了余华的作品中。但是在他的作品里这些孤独的人物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用孤独看清世界和人性,依旧保持自己本心的杨高,会一直本分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或许会有一天他也会过上自己不向往但是在别人眼中的富裕的生活;在孤独生根发芽的那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逃脱了这么一个家庭,而世界也就少了几个心里充满冷漠和邪恶的人;没有从家庭里获得温暖的孙广才,在后来结识了心灵相通的好友,依然保持着心里的温暖,去温暖更多的人;与孤独和悲惨相伴的富贵,与孤独和解最后释然,依旧乐观的对待生活,感谢命运能让他活得长。
余华所书写的孤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孤独,让我明白有些孤独会使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有些孤独会让我们痛彻心扉,有些孤独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孤独就像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般永远不会缺席,它不是很醒目的存在,而是在一个特定的境遇中悄然而至。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提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在生活中,你亲爱的父母会离你而去,你要好的朋友会不在身边,你熟悉的一切会物是人非,孤独就会开始伴你左右。而我们也会在某一天开始静下心来读书,收拾行李出去旅游,拾起以前丢掉的某种爱好并开始专注于它,这就是享受孤独的开始。读书时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会以旁观者的姿态感受别人生活的冷暖与精彩,从别人的生活中得到感悟和体会并运用到自己某一个境遇中,可能会使我们的人生道路少一处弯道;在收拾行囊独自出发时,我们能会结识有趣的人们聆听他们的故事,看美丽的风景体会大自然独特的魅力;在专注于某种爱好时,我们会忘却所有,貌似遇到恋人一般,会想要与它独处,想要让完美无暇,而我们从中得到的乐趣也是无可替代的。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想念孤独。拿自己来说,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在夜晚的校园里逛一逛,会躲在自己的小帘子里写写日记,会躲在图书馆里的某一个角落捧着一本书坐上几个小时,会坐在在操场的站台上插着耳机看看天空,看看那些在操场上奔跑的人们,偶尔也会加入他们队伍尽情的跑步。这些会让我的心情很放松,会把我积累了很长时间的抑郁释放出来,会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生活,人生,方向。而我也很享受这些事情和这些过程。所以,我希望我们在谈到孤独时,流露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恐惧,而是享受和愉悦。因为,孤独在我们人生里留下的颜色不只是黑色与灰色,也有可能是红色和那个我们最喜欢的颜色。